落落当途南宋台,行人过此重徘徊。
棹歌古渡寒潮落,菼老荒洲白雁回。
粉黛尽随花幻变,青山空锁雨崔嵬。
偏安事业能多少,却爱般游壮志摧。
落落当途南宋台,行人过此重徘徊。
棹歌古渡寒潮落,菼老荒洲白雁回。
粉黛尽随花幻变,青山空锁雨崔嵬。
偏安事业能多少,却爱般游壮志摧。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淡淡的哀愁。首联“落落当途南宋台,行人过此重徘徊”点明了地点和历史背景,南宋时期的遗迹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格外孤寂,过往的行人在这样的场景前不禁驻足,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
颔联“棹歌古渡寒潮落,菼老荒洲白雁回”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象。古渡口传来悠扬的渔歌,伴随着寒潮的退去,荒洲上的荻草老去,白雁归来,这些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着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轮回。
颈联“粉黛尽随花幻变,青山空锁雨崔嵬”则将笔触转向了更为抽象的情感层面。花开花落,如同人生的起起伏伏,而青山在雨中显得更加巍峨,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不可逆转。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观与情感体验相互交织,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尾联“偏安事业能多少,却爱般游壮志摧”则是对南宋时期政治局势的反思。偏安一隅的统治能维持多久?诗人似乎在问,即便如此,人们仍然怀揣着壮志,尽管这种壮志可能最终被挫败。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与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秋草行将暮,登楼客思惊。
千家同霁色,一雁报寒声。
北望无乡信,东游滞客行。
今君佩铜墨,还有越乡情。
伊余幼且贱,所禀自以殊。
弱岁谬知道,有心匡皇符。
意超海上鹰,运局辕下驹。
纵性作古文,所谓皆自如。
但恐才格劣,敢誇词彩敷。
句句考事实,篇篇穷玄虚。
谁能变羊质,竞不获骊珠。
粤有造化手,曾开天地炉。
文章邺下秀,气貌淹中儒。
展我此志业,期君持中枢。
苍生眼穿望,勿作磻溪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