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六)》。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水乡风光。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籣。" 这两句通过对水边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笔触。"波际"指的是波浪起伏的地方,而"插翠筠"则是形容水中的植物生长得十分茂盛,仿佛是用翠绿色的丝线编织而成。"离离似清籣"中,“离离”二字传达了一种物体细长且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而“清籣”则指的是清澈的水流中的鱼群,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这两句诗笔锋一转,描绘了鱼儿在溪流中自由穿梭的情景。“游鳞”指的是鱼儿的背鳍,而“到溪口”则是说它们游到了溪水的入口处。“入此无逃所”表达了一种被这宁静环境深深吸引而不愿离开的心情。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诗人所在之地的美丽景致。“斜临杨柳津”中,“斜临”意味着从侧面望过去,而“杨柳津”则是指有杨树和柳树成荫的地方,水流潺潺,环境清幽。“静下鸬鹚侣”则形容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小船悄无声息地漂浮着,宛如有鸥鹭(一种水鸟)相伴。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和向往。“编此”是指将所见所感编织成诗,而“欲何之”则是在询问自己这份美好是否有更远的地方可以寻觅。“终焉富春渚”中,“终焉”意味着最终的归宿,而“富春渚”则是指一个充满生机与繁华的春天水乡,这里既可理解为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也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肯定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春色平分,甚偏他杨柳,分外风流。
夭桃自适其适,一笑还休。
可怜仙李,对东风、却少温柔。
争奈得、海棠妆点,向人浑不知羞。
谁觉韶华如梦,到酴醿开后,莺语供愁。
天教姚黄晚出,贵与王侔。
花中隐者,有春兰、秋菊俱优。
须是到、溪山清冻,江梅香喷枝头。
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
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
十里湖山苦见招,柳堤荷荡赤栏桥。
待他朝市人归后,独泛扁舟吹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