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茶中杂咏·其三茶笋》
《茶中杂咏·其三茶笋》全文
唐 / 皮日休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0)
翻译
衣袖仅三五寸宽,生来就依赖山岩洞穴。
寒冷时怕它凝结成红色铅,温暖时又担心它融化紫色汞。
它圆润如玉轴发光,脆弱得像冰冻的琼花。
每次遇见它都感到稀有,如同南山挂满了我幽深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中杂咏》之一,专门描写茶笋。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茶笋形态和质感的精细刻画,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巧妙比喻,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观察视角和深厚的生活体验。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这两句描绘了茶笋生长于幽暗的山岩之中,其形态如同袖子般大小约在三到五寸之间。这里通过对茶笋外形的细腻刻画,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微小事物观察的细致和兴趣。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这些句子通过对比手法,将茶笋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所呈现的质感进行了生动描绘。在寒冷中,它如同红色金属般坚硬;而在温暖之中,则似乎变得柔软如同熔化的紫汞。这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展示了茶笋在自然变化中的独特韧性。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这两句则是对茶笋质地与形态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将其比作圆润发亮的玉轴和脆弱易碎的琼瑶冰冻,通过这种精美的比喻,不仅突出了茶笋的外观特征,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物细腻感受与欣赏的情怀。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茶笋生长环境的一种情感寄托。诗人表达了自己每当偶遇这般景象,就会在心中留下一份淡远的诗意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这份情感就如同悬挂于南山之巅,成为他那幽深难以触及的情感梦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观察与生动的比喻,将茶笋这一平凡事物提升至一种艺术品位,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揭示了自然美在诗人心中的珍贵位置。

作者介绍
皮日休

皮日休
朝代:唐   字:袭美   生辰:867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你喜欢

过江州柴桑渊明故居

匡庐游遍僧家园,南望柴桑墟里烟。
但寻疃畦供指画,不知市井今几迁。
五柳既无只衰草,三径莫识皆平田。
欲归四顾但遐想,归来高致犹凛然。

(0)

和鲍仲山武灵岩寺

十年尘土换华颠,一踏山根觉涣然。
下界和江朝胜地,上方大士隐非烟。
览辉已见翔威凤,倚伏何堪照细泉。
暂得诠心适佳处,试抛马箠问枯禅。

(0)

和曾竑父光孝佳句

使君幽讨遍禅林,名动三台殿阁清。
稍赋诗章回好色,坐令草木有佳声。
政须膏泽随轩至,未碍隼旟冲雨行。
争写雄文惟恐后,喜兼和气满重城。

(0)

寄苏徽君

平生闻说苏养直,鞅掌尘劳惭未识。
清江韵语百代尊,拟望孤撑徒著屐。
未钭经纶在廊庙,且落珠玑满泉石。
颇知新筑更靓深,原并庐山歌马迹。

(0)

简冲墙庵中故人

寄迹临安久,思归夕梦频。
愁多难强醉,病苦故禁人。
夜短无清梦,年高叹幻身。
出中有道伴,云壑擅余春。

(0)

今乃和以报之

贺子胸中自有山,结庵山底更云间。
遣才只道今无许,此士如何尚着闲。
未应万言直杯水,向来九虎守天关。
莫嫌久不还诗债,诗债从来隔岁还。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