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匡君贵善谋,古来直笔有春秋。
孔明扶汉何吞蜀,仁杰兴唐乃死周。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空流。
柬之未相姜维将,二子宁无身后忧。
志士匡君贵善谋,古来直笔有春秋。
孔明扶汉何吞蜀,仁杰兴唐乃死周。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空流。
柬之未相姜维将,二子宁无身后忧。
这首诗是于石的作品,创作时期处于宋末元初。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志士匡君贵善谋,古来直笔有春秋。"
这里赞扬那些有远见卓识、能够辅佐君主的人物,他们的策略和评价如同《春秋》一般具有权威性。
"孔明扶汉何吞蜀,仁杰兴唐乃死周。"
这两句通过对诸葛亮(孔明)和李靖(仁杰)的提及,展示了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但即使是这些伟人,也无法避免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死亡。
"成败由人天不管,功名遗恨水空流。"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成就与失败的哲学思考,认为一切成败都源于人,而非天命安排,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功业却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人物的同情。
"柬之未相姜维将,二子宁无身后忧。"
最后两句提到了柬之(柬仲举)和姜维(姜维),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能够在世间留下美好名声而无需担忧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业绩的怀念,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以及对于个人命运与功业的理解。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
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
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
趁蟹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
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