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奔赴栏底。
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
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
满江头、陈云团黑,蛟龙敢啮残垒。
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
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
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
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
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奔赴栏底。
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
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
满江头、陈云团黑,蛟龙敢啮残垒。
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
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
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
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
这首《永遇乐》是清代诗人周星誉所作,描绘了登高远眺黄浦江畔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慨。诗中以“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视觉与情感世界。接着,“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通过历史的回溯,展现了往昔战争的激烈与悲壮,城池虽小却承载着千军万马的英勇与牺牲。
“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一句,不仅描绘了战后废墟上怒涛翻滚的景象,更蕴含了对战争残酷与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满江头的乌云与蛟龙,象征着历史的阴霾与不屈的抗争精神,残垒虽在,但英雄的魂魄并未消散。
“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诗人以狂放的姿态,呼唤着英雄的灵魂,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接下来,“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则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英雄牺牲的哀悼,希望上天能指引正义,让侵略者无所遁形。
最后,“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在历史的变迁中,尽管江山依旧,但人事已非,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而“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则是对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青天沉默,夕阳映照着无尽的思绪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历史感怀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英雄主义的崇高颂扬,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与人性的深深向往。
去岁间关到蜀时,闻君早作促装期。
初疑倾盖无多日,今幸分携已及期。
晓栈直登云里路,腊梅还见雪中枝。
紫宸入觐从容对,剑外民灵荷帝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