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光泽道中纪事》
《光泽道中纪事》全文
明 / 王佐(汝学)   形式: 古风

西来一水白练白,界破两山立其侧。

两侧之山草树平,北侧之山石崖逼。

我爱崖面平如掌,驻马磨崖写遗响。

苍苔磨尽见石骨,隐隐古字石崖上。

蛇虫缺裂蛟鼍断,欲读不成心眼乱。

细寻体制何代书,彷佛八分兼小篆。

秦欤汉欤此荒服,何有此字在我目。

无乃唐末五代人,学得李蔡步其躅。

四百年来已如此,天地无穷会更纪。

凄凉往事不胜悲,且抱戎籍去综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光泽道中的所见所感,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西来一水白练白”,以“白练”比喻流水,形象地描绘出水流清澈、蜿蜒而来的景象。接着,“界破两山立其侧”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山与水相映成趣的画面,山峰矗立于水边,形成鲜明对比。

“两侧之山草树平,北侧之山石崖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的形态,一侧山势平缓,绿树覆盖;另一侧则岩石峭壁,险峻异常。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爱崖面平如掌,驻马磨崖写遗响”表达了诗人对岩石表面平整如掌的喜爱之情,他停下马匹,在岩石上刻画,留下自己的痕迹,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过去的声音。

“苍苔磨尽见石骨,隐隐古字石崖上”描述了在苍苔磨蚀下,岩石露出了坚硬的骨质,上面隐约可见古代的文字。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痕迹的追寻和感慨。

“蛇虫缺裂蛟鼍断,欲读不成心眼乱”通过比喻,表现了文字的残缺不全,让人心生遗憾,无法完整解读。这既是对古代文字保存状况的感叹,也是对历史记忆逐渐模糊的忧虑。

“细寻体制何代书,彷佛八分兼小篆”指出诗人仔细辨认这些文字的风格,猜测它们可能属于哪个时代的书写体式,既有八分(隶书的一种)又有小篆的特征。

“秦欤汉欤此荒服,何有此字在我目”提出疑问,这些文字是秦朝还是汉朝的产物,出现在这片偏远之地,让人感到惊奇。

“无乃唐末五代人,学得李蔡步其躅”推测这些文字可能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人所留,学习了李蔡的书法风格。

“四百年来已如此,天地无穷会更纪”感慨时间的流逝,四百年间世事变迁,但天地永恒,历史会不断更替。

“凄凉往事不胜悲,且抱戎籍去综理”最后,诗人面对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感到无限哀伤,只能带着对过去的回忆,继续前行,处理眼前的事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时间、空间、历史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王佐(汝学)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题画

山远云尤澹,江空影最长。

秣陵秋易到,不独为林霜。

(0)

得朱子颍书

使君书札发齐州,战伐新经欲白头。

出涕潺湲哀万室,独居威望镇诸侯。

清秋念我狂尊酒,落日同谁眺郡楼。

海内几人功力建,腐儒端合任沈浮。

(0)

润州道中作·其五

戴颙宅作招隐寺,雅合斯人高尚心。

玉蕊唐昌自仙品,谁知津逮此中寻。

(0)

江北杂咏八首·其五

一饭王孙早识贤,丛祠犹在故城边。

可怜须贾绨袍赠,不在应侯未遇前。

(0)

天宁寺小憩

昨朝望里云烟渺,今日坐觉春光舒。

阿大中郎留别业,优娄比邱得广居。

鸟是南音真惬听,花欺北地无虚誉。

平山更在绿云外,俯畅楼窗恰受虚。

(0)

惠济祠

玉构金堤神所凭,瓣香展谒肃虔增。

黄清淮乂常资佑,楗密茭长敢恃能。

梦雨飘初逢晓霁,灵风恬不致波兴。

漕艘来往称庥应,争奉馨椒洁享蒸。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