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王孙早识贤,丛祠犹在故城边。
可怜须贾绨袍赠,不在应侯未遇前。
一饭王孙早识贤,丛祠犹在故城边。
可怜须贾绨袍赠,不在应侯未遇前。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展现了友情与恩惠的真谛。首句“一饭王孙早识贤”,描绘了王孙(这里指魏国的公子信陵君)初次品尝美食便能识别出贤者的品质,寓意着真正的贤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被慧眼识得。接着,“丛祠犹在故城边”一句,可能暗喻着贤者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或事迹仍被后人铭记,如同古老的祠庙依然屹立在旧城的边缘。
“可怜须贾绨袍赠”引用了《史记·范雎列传》中的典故,讲述了魏国的须贾对范雎(即应侯,原名张禄)的误解与迫害,后来范雎功成名就,却并未报复须贾,反而以绨袍相赠,表达了宽恕与感恩之情。这句诗在此处借用了这个故事,强调了即使在不被理解或遭遇不幸时,真正的友谊和恩惠仍然能够超越一切。
最后一句“不在应侯未遇前”,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真正的恩情和友谊并非建立在对方尚未显赫之时,而是在对方落难或不被理解时,依然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这句话是对前文典故的呼应,同时也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评价友情和恩惠时,不应仅局限于表面的得失或地位的高低,而应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探讨了友情、恩惠以及人性的深度,展现了作者对于这些主题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
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