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
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
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
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
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
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
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
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宿仙山浸碧轩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浸碧去崖谷,琅然话夙缘。” 这两句通过形容词“浸”和“琅然”,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描述仙山中的溪流,它们潺潺流淌,穿过山谷,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古老缘分。
“水云藏定力,霜雪护华巅。” 这两句则表达了自然界中力量与美丽的并存。水和云似乎隐藏了一种静谧而坚定的力量,而霜雪则像是保护着山顶上那未被世俗污染的高洁之物。
“渐喜虚形槁,祗求实行全。”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欣赏那种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心境,并且寻求的是真挚而完整的人生实践。
“曾随痴钝失,当已得心传。”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回顾与顿悟。诗人曾经迷失在世俗的喧嚣中,但现在已经获得了内心的指导,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向往。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乱曰: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
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