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乱曰: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
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乱曰: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
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独处之乐的精神状态。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放下官职的束缚,将自己的住所比喻为隐逸的山中寓所,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诗人回归自然,换上田园生活的衣着,手持拐杖,悠然自得地前往某处,这些动作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园中亭子美丽,四周环绕着浓密的竹林,营造出一片清幽静谧的环境。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诗人坐在石头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对时间的流逝毫不在意,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令人称羡。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山中的明月洒落在诗人的身上,林间的微风拂面而过,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诗人不仅享受自然,还通过吟咏古代文献,与大自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夜夜间露水珠光闪闪,诗人感受到一丝凉意,回到室内,枕着窗边安然入睡。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和安宁,能够酣然入睡直到天亮,这种生活状态是多么令人羡慕。
最后两句"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 诗人似乎在对自己说,不需要过于勤勉地守护什么,每天都可以像这样悠然自得。此中之乐,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而外人是无法真正理解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超越世俗纷扰后的内心宁静和满足。
客袖冲寒至,飘飘不受羁。
笑呵双兔筦,亟写锦囊诗。
虽我斑毛薄,多君青眼垂。
别怀无处著,随梦到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