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终到海,浮云岂归山。
大堤芳草绿,游子何时还?
人去曾寄衣,鸿归无一字。
锦纹终夜织,不尽心中事。
妾心长似水,君意散如云。
寥寥怯空房,梦合晓更分。
春来忆玉箫,秋后悲纨扇。
泪眼几时晴,年年独不见。
流水终到海,浮云岂归山。
大堤芳草绿,游子何时还?
人去曾寄衣,鸿归无一字。
锦纹终夜织,不尽心中事。
妾心长似水,君意散如云。
寥寥怯空房,梦合晓更分。
春来忆玉箫,秋后悲纨扇。
泪眼几时晴,年年独不见。
这首诗《独不见》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思念与内心的孤独。
首句“流水终到海,浮云岂归山”以自然景象起兴,流水终归大海,象征着事物总有归宿,而浮云飘荡不定,难以回归山间,暗喻主人公对游子归期的期盼与游子行踪的不确定。接着“大堤芳草绿,游子何时还?”进一步表达了对游子归来的渴望与时间流逝的无奈。
“人去曾寄衣,鸿归无一字”两句,通过对比寄衣与鸿雁不归,表现了主人公在等待中的焦虑与失落。“锦纹终夜织,不尽心中事”则展示了主人公在等待过程中的内心活动,夜以继日地编织,却无法织出心中的全部思绪,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妾心长似水,君意散如云”运用比喻,将女子的心比作流动的水,君意比作飘散的云,形象地表达了女子情感的波动与游子心意的难以捉摸。“寥寥怯空房,梦合晓更分”写出了女子独处时的寂寞与对梦境的依赖,以及对现实与梦境界限的模糊。
最后,“春来忆玉箫,秋后悲纨扇”通过季节更替,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哀叹。“泪眼几时晴,年年独不见”则直接抒发了对游子长久未归的痛苦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及其内心的孤独与挣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