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到长安岭,关城近碧峰。
已看红日上,犹见白云封。
戍卒虽严守,行人竟少逢。
怀来欣在望,烟树翠重重。
晓到长安岭,关城近碧峰。
已看红日上,犹见白云封。
戍卒虽严守,行人竟少逢。
怀来欣在望,烟树翠重重。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到达长安岭时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岭与城市交相辉映的画面。首句“晓到长安岭,关城近碧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而又充满神秘感的环境之中,晨光初照,山岭与城市的轮廓在碧绿的峰峦中若隐若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壮阔的美。
接着,“已看红日上,犹见白云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对比鲜明的自然景观。红日初升,照亮了大地,但云雾依然笼罩着山峰,形成了一种既温暖又朦胧的视觉效果。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戍卒虽严守,行人竟少逢”则将视角转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边防士兵坚守岗位,但行人稀少,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在繁华的城市边缘,也存在着孤独与寂寞。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边疆的特殊性,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怀来欣在望,烟树翠重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长安岭的美景如同久违的朋友般出现在眼前,让人心生欢喜。这里的“烟树翠重重”,不仅描绘了山林的茂密与生机,也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话,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郎吏纷纷填仕途,初试几人为大夫。
如君本是青云器,有身岂合居江湖。
山右大州称古蒲,手中新分太守符。
昨闻州人告荒歉,众口待子歠且餔。
进士中人不流俗,设施肯作科名辱。
黍稌丰登鸡犬宁,聊以兹行遂民欲。
宣武街头车已装,乘此十日秋风凉。
青天眉宇太行秀,平野襟带黄河长。
州中父老出郊迓,来日太守登公堂。
山人坐树阴,树转月当午。
江市夜犹喧,笙歌杂砧杵。
寒蛩亦何情,唧唧如共语。
前声稍悲悽,后声转哀苦。
人心汝莫知,汝语人莫取。
万类各有私,悲欢岂同趣。
茫茫元化中,同一风气使。
何如悟天真,随分乐生死。
一笑轩中行复坐,青山白云不可唾。
六户虚凝绝点尘,经案铜瓶安一个。
灵山对众拈花时,百万龙象徒蚩蚩。
金色头陀独解事,冁然微笑扬双眉。
笑边真旨凭谁委,木强杨歧未相许。
客来不必更踌躇,便应识取轩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