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魏天平四年四面玉佛象诗为僧达受作》
《东魏天平四年四面玉佛象诗为僧达受作》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帝身舍拂史所无,二法造孽安足辜?

倘援太武作龟鉴,如何竟使台城芜?

靳家兄弟东魏产,太平丁巳始造躯。

铭云七世保如意,下及存者祯祥俱。

高径周尺尺二寸,量三寸羡其侧隅。

一十四象佛菩萨,光明古月澄眉须。

纠修于顶妙华髻,的皪在胸璎珞珠。

牟尼多宝梵天相,端好不假银泥涂。

土花涩缩抹烟色,井泉碎剃苔痕枯。

谁将鹦鹉画翎绿,赩赩渲上红粟肤。

新安城中五明寺,渐江遗墓梅花敷。

西湖诗僧老行脚,来歇包担瞻浮屠。

铜龛香象秘尘滓,网纱四罥青蜘蛛。

重为拂拭出晶采,若揭龙钵开明蝫。

昨还吴下持示我,六十三言文非诬。

二千馀载几兵燹,此盟竟不金石渝。

永平以来溺西教,慈悲密咒颁鸿胪。

太和建德迭惩禁,沙门馀党多伏诛。

李唐中叶复流布,咸通速祸真堪虞。

其中造象万万亿,如风卷砾飘矣徂。

幸存顽质免澌灭,抚摩亦足资閒娱。

谓宜皈戒勤供养,彼倖福者毋乃愚。

僧今自喜肖其肖,以印相印吾得吾。

尘尘刹刹妙解脱,证逢于达真如如。

三乘无等等诸默,愿删偈辨防谲觚。

幻相必挂大千睫,一弹指顷旸西晡。

楼台烟雨六朝寺,四百八十谁存乎?

与僧往剥绿扇叶,腻堪饱腹名蹲鸱。

我还捕我水田蛤,僧如不信投尔锄。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为东魏天平四年四面玉佛象所作,通过描述佛像的细节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佛像艺术的欣赏以及对佛教信仰变迁的感慨。

诗中首先提到佛像的制作年代和尺寸,强调了佛像的庄严与细腻。接着,诗人描绘了佛像上的各种装饰,如华髻、璎珞珠、佛菩萨等,展现了佛像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到了佛像表面的自然痕迹,如土花、烟色、苔痕等,增加了佛像的真实感和历史感。

诗人还提到了佛像的保存情况,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命运。从东魏到唐朝,再到宋代,佛像经历了战争、宗教政策变化等考验,但依然得以保存下来,这反映了人们对佛像的尊重和珍视。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佛像艺术的赞美,并提出了对信仰和修行的思考。他鼓励人们通过供奉和修行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迷信和虚假的教导。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佛像的艺术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宗教和人性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八十六茅

周易阐羲日,齐桓问楚年。

束华之子远,乘屋小阳前。

捲得三重去,灌成五丈旋。

方殷茹汇拔,讵为有丝捐。

(0)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六十玉

出怀虽笑郑,利割亦传秦。

未害投泥者,宁无抵鹊人。

琼枝鼌采焕,昌蕊瑞英新。

不取登台返,宁王别有珍。

(0)

题邵窝

山如蕴藉水环周,两字题楣慕古修。

仁者安仁智者乐,卫源彷佛昔曾游。

(0)

晓行即事·其三

垄首红英护荜门,江南仿佛杏花村。

今年春野偏宜望,处处耕犁湿土翻。

(0)

耕耤词三首·其二

雨沾春鳸命耕时,千亩祥风飐綵旗。

岁岁躬亲不遑逸,劭农家法式勤思。

(0)

拟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其二

上方结构灵山半,夏日何当坐听松。

香界现前心独远,志依云水镇重重。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