擐甲投戈,过萧寺、晨钟甫歇。
想当日、冲冠怒发,满怀忠烈。
剑气夜寒阳羡草,笔光阵扫金沙月。
拂残碑、遗恨对西湖,同悲切。淮北耻,终难雪。
淮西议,终难灭。叹黄龙未饮,金瓯还缺。
潭水秋吟名士句,冰天泪洒英雄血。
看阴阴、松柏向南枝,朝双阙。
擐甲投戈,过萧寺、晨钟甫歇。
想当日、冲冠怒发,满怀忠烈。
剑气夜寒阳羡草,笔光阵扫金沙月。
拂残碑、遗恨对西湖,同悲切。淮北耻,终难雪。
淮西议,终难灭。叹黄龙未饮,金瓯还缺。
潭水秋吟名士句,冰天泪洒英雄血。
看阴阴、松柏向南枝,朝双阙。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满江红·其一》过金沙寺,表达了对岳飞抗金事迹的深深敬仰与感慨。开篇描绘了披甲持戈的壮士形象,穿过静谧的萧寺,晨钟声刚停歇,暗示了历史的沉寂与英雄的英勇。"冲冠怒发,满怀忠烈",形象地刻画出岳飞的激愤与忠诚。
接着,诗人通过"剑气夜寒阳羡草,笔光阵扫金沙月",赞美岳飞的剑术与文采,仿佛能看到他在夜晚的战场上剑光如虹,以及在月光下挥毫泼墨的豪情。"拂残碑、遗恨对西湖,同悲切",表达了对岳飞未能完成收复失地之志的惋惜,以及对西湖边的遗恨之情。
诗中"淮北耻,终难雪;淮西议,终难灭",再次强调了岳飞抗金事业的艰难与不朽。"黄龙未饮,金瓯还缺",暗指未能彻底击败金人,恢复中原的遗憾。"潭水秋吟名士句,冰天泪洒英雄血",以景寓情,将潭水秋意与英雄的牺牲联系起来,感人至深。
最后,"看阴阴、松柏向南枝,朝双阙",借松柏的形象,象征岳飞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向着南方的朝廷致敬,表达了对岳飞忠诚与坚韧的崇高敬仰。整首词情感饱满,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英雄的崇敬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