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退虽知趣味殊,终然习气未全除。
有无对境宜俱遣,梦觉何时解一如。
得力要须生处熟,用工最怕密中疏。
莫教草草匆匆去,却恐从前枉读书。
静退虽知趣味殊,终然习气未全除。
有无对境宜俱遣,梦觉何时解一如。
得力要须生处熟,用工最怕密中疏。
莫教草草匆匆去,却恐从前枉读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的《自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首句“静退虽知趣味殊,终然习气未全除”点明了诗人虽然认识到静退生活的独特乐趣,但内心的习气并未完全消除,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与自我挑战的态度。
接着,“有无对境宜俱遣,梦觉何时解一如”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和内心状态的理解,认为在面对有与无、梦与醒的对立时,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寻求内在的一致性。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理念。
“得力要须生处熟,用工最怕密中疏”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在努力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诗人认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同时,过于疏忽细节或过于紧密而不留余地,都会影响最终的成效。
最后,“莫教草草匆匆去,却恐从前枉读书”告诫人们做事不应草率匆忙,否则可能会浪费之前的努力和学习成果。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提醒,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倡导一种深思熟虑、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我完善、生活态度以及知识运用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西偏颜乐园,屋角接圣境。
想当坐忘时,聪明尽黜屏。
上植松数株,下种麻千顷。
蛛网结秋丝,绵密藏废井。
东连胜果寺,元此诞庄颍。
象教剥床肤,所事终不永。
兴亡有定在,虽帝不可请。
缅想书云时,五色垂灿炳。
三家浚深井,录讫水亦冷。
卓卓正宪祠,蒸尝犹定省。
金縢宗老心,复辟直要领。
照影吊伯禽,抱渴空望绠。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
铁笛穿花去。
问长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
破帽青衫尘满面。
不识何人共语。
且面壁、听风雨。
惟我虚中元识破,笑人间、日月无停杼。
名与利,莫轻许。
人生穷达皆天铸。
试灯前、为问灵龟,劝君休怒。
心肯命通元有数,何幸知音记取。
季主也、应留得住。
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跖俱尘土。
心一寸,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