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十四》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十四》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先人手所种,家在何处村。

自别此堂堂,不知几寒温。

盍归封植之,岁岁为此言。

老如雾中看,正恐目力昏。

(0)
注释
先人:祖先。
手:亲手。
种:栽种。
家:家园。
何处:哪里。
村:村庄。
自别:自从离开。
堂堂:宽敞的厅堂。
几:多少。
寒温:冷暖。
盍:何不。
归:回归。
封植:照料、栽种。
之:代指树木。
岁岁:每年。
老:老眼。
如:像。
雾中看:在雾中看。
恐:担心。
目力:视力。
昏:模糊。
翻译
祖先们亲手栽种的树木,我们的家原来在哪个村庄。
自从离开这宽敞的厅堂,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冷暖时光。
何不回归去照料那些树,年年都这样诉说。
如今我老眼昏花,就像在雾中看东西,怕视力越来越模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系列中的第十四首。诗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和先人的深深怀念。"先人手所种"描绘了祖先辛勤劳动的场景,"家在何处村"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自别此堂堂,不知几寒温"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对家中冷暖的关切,以及时光流转的感慨。

"盍归封植之,岁岁为此言"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归故里,延续先人种植的传统,每年都会提起这样的愿望。"老如雾中看"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随着岁月流逝,视力衰退,对故乡的记忆变得模糊。最后一句"正恐目力昏"则直接表达了对年华老去、记忆衰退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咏梅寄寓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无常与岁月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铜岭怀古

层峦如黛宋名山,芜没荒林客引攀。

异代流连伤死后,当年辜负望生还。

愁来一旅留天下,恨去空名在世间。

凭吊更怀张太史,可胜今古泪痕斑。

(0)

赠旋庵阇黎

骨气昂藏大丈夫,生成罗汉画中图。

动将脚板千人饱,静到心头一事无。

菩萨肝肠痴不断,瞿昙颜色血全枯。

问年五十才添一,生日盘兰斋满盂。

(0)

丙申长至重游端水

山川形胜称灵地,父老能言出圣人。

赤鲤钓来犹尚火,寒梅摘去不知春。

微阳天气初生子,太岁星躔又纪申。

日暮高歌岩顶上,鲁戈何自挽红轮。

(0)

山殿秋居和端止上人

树古秋声隐上方,白云缭绕护虚堂。

钟残山殿蝉初咽,叶落空林径满霜。

窗冷放参僧过午,月明趺坐石为床。

吟踪也罕来城市,几度寻幽到竹房。

(0)

和茧雪和贫士七首·其二

相彼鹤在林,好之者乘轩。

愧我非君子,无能致中园。

渴饮清溪水,饥啄青山烟。

旅食未峥嵘,穷冬籽一研。

寒郊与瘦岛,相视默无言。

诗姿如鹤姿,敢不拜往贤。

(0)

参张芷园读史六首·其一

即赴东流也鬼雄,如丝九鼎一孤忠。

书生胸有万兵甲,鼠视秦王气似虹。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