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辰九月二十二日再入讲筵进讲得诗三首·其二》
《壬辰九月二十二日再入讲筵进讲得诗三首·其二》全文
明 / 林文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迩英持橐总儒绅,香案前头立讲臣。

颇怪地偏饶雨露,不知身已近星辰。

彤墀仗簇皇威肃,玉几书呈御览新。

讲罢自天传赐宴,九重喜色溢龙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林文俊在壬辰年九月二十二日再次进入讲筵时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朝廷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以及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首句“迩英持橐总儒绅”,点明了场景是在迩英阁,阁中聚集了众多儒学之士,手持囊袋,准备为皇帝讲解经史。这一句既体现了儒学在明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讲筵的学术性质。

接着,“香案前头立讲臣”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讲臣们站在香案前,准备开始讲授的情景。香案上可能摆放着供奉的香火和祭品,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气氛。

“颇怪地偏饶雨露,不知身已近星辰”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地面比作“地偏”,而“雨露”象征着君王的恩泽;同时,又以“星辰”比喻皇帝的尊贵地位。这两句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能够接近皇帝、受到恩宠的自豪感。

“彤墀仗簇皇威肃,玉几书呈御览新”描绘了皇宫内的景象,彤墀(皇宫的红色台阶)上排列着仪仗队,显示出皇家的威严。玉几(放置皇帝坐具的宝座)上摆放着新书,等待皇帝审阅。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讲筵与皇帝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皇家对学问的重视。

最后,“讲罢自天传赐宴,九重喜色溢龙鳞”两句,写出了讲筵结束后,皇帝亲自赐宴,以示对讲臣们的嘉奖。这里的“九重”指的是深宫,而“龙鳞”则是指皇帝的龙袍,象征着皇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展现了明代宫廷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与推崇。

作者介绍

林文俊
朝代:明   字:汝英   号:方斋   籍贯:明福建莆田   生辰:1487—1536

( 1487—1536)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英,号方斋。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猜你喜欢

洮州除岁次庚申正旦平利道韵提学时作

夜寒强饮至馀钟,天上星回斗柄东。

茶味香添藏瓦雪,烛花残怯隔窗风。

兴随山水无时尽,梦入庭闱有路通。

除岁旧愁除不得,两年丰芑愧无功。

(0)

听雨亭联句

咫尺知心念久违,玉堂空负小盆池。

鸣阶雨骤留窗霁,隔院香清许座移。

为惜残红还拥盖,不须浮白已成诗。

明年此会应无阻,珍重高轩再过之。

(0)

玉菡萏

分得瑶池种最奇,半含香露尚开迟。

风清月白东篱畔,犹忆江边欲堕时。

(0)

苏李泣别图

我去君留可奈何,明朝烟雨隔关河。

当年胡妇分携处,想见中郎泪更多。

(0)

诛宦官

太白入房天示儆,丞相三公俱有?。

侍中已奏天官书,北寺狱词犹上请。

五官令史发奏章,奸谋夜召共与张。

尚书诏版出胁笔,一十七阉心计长。

白头老翁短才术,援剑突门肆呼叱。

门生官属务相随,谁解尽言箴八失。于乎!

太傅死,将军诛,洛阳都亭枭血颅。

宗亲宾党一日屠,朝廷大柄归阉奴。

乃有何尚书,不肯鉴前车。

又向嘉德殿前伏,属镂诛宦官良可乎。

(0)

过李家坑

鸟道高千丈,云山入万重。

汗流愁赤日,力倦倚青松。

群仆频相失,行人竟不逢。

田家何处有,僧寺隔前峰。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