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高千丈,云山入万重。
汗流愁赤日,力倦倚青松。
群仆频相失,行人竟不逢。
田家何处有,僧寺隔前峰。
鸟道高千丈,云山入万重。
汗流愁赤日,力倦倚青松。
群仆频相失,行人竟不逢。
田家何处有,僧寺隔前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险峻山路中的艰难旅程,以及对沿途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鸟道高千丈,云山入万重”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道路之险峻与山峦之高耸,仿佛连鸟儿也难以飞越,云雾缭绕的山峰直入天际,营造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接着,“汗流愁赤日,力倦倚青松”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旅途中酷热难耐、体力透支的艰辛情景。烈日下,汗水如雨般滴落,疲惫不堪的旅人只能依靠在苍翠的松树旁稍作休息,表达出旅途的不易与自然环境的严酷。
“群仆频相失,行人竟不逢”则反映了行路中孤独与迷失的感受。在崎岖的山路上,随行的仆人们时隐时现,难以保持紧密的联系,更增添了旅途的孤寂感。而“田家何处有,僧寺隔前峰”则表达了对生活安定之所的渴望与向往,远处的山峰之后,或许隐藏着农舍与寺庙,象征着平静与安宁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壮丽山川的赞叹,也有对旅途劳顿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风鸣檐铁惊人寤。更啾啾唧唧、阶前蛩语。
忧患馀生,尝遍世间辛苦。
老至尚居人庑下,叹客里、光阴虚度。谁顾。
似孤鸿天际,北来南去。尔辈,文章非误。
便荠盐憔悴,奇怀休负。鸾凤暂羁囚,岂山鸡为侣。
我已年花将六十,依旧是,累缘儿女。凝伫。
待祖鞭先著,慰余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