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德是辅,皇天无亲。抱狱归舜,舍财去邠。
豚鱼怀信,行苇留仁。先世有作,馀庆方因。
鸣玉承家,锡圭于民。连城非重,积善为珍。
惟德是辅,皇天无亲。抱狱归舜,舍财去邠。
豚鱼怀信,行苇留仁。先世有作,馀庆方因。
鸣玉承家,锡圭于民。连城非重,积善为珍。
这首诗《梁雅乐歌五首(其四)积善篇》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率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道德与善行的深刻思考。
首句“惟德是辅,皇天无亲”,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强调道德的力量,认为上天不会偏爱任何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接着,“抱狱归舜,舍财去邠”两句,运用历史典故,以舜帝和邠地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道德的重要性,表明真正的道德领袖能够放下私利,追求公正与和谐。
“豚鱼怀信,行苇留仁”则通过动物和植物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诚信与仁慈的美德,豚鱼象征着忠诚与守信,行苇则代表了坚韧与宽容。这两句不仅寓意深远,也富有生活气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先世有作,馀庆方因”表达了前人的智慧与行为对后世的影响,强调了道德传承的重要性。而“鸣玉承家,锡圭于民”则描绘了贵族家庭中道德风尚的传承,以及这种风尚对民众的正面影响,体现了道德教育与社会秩序的紧密联系。
最后,“连城非重,积善为珍”总结全诗,指出真正的财富不是物质上的连城之宝,而是通过积累善行所获得的内在价值与精神财富。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倡导,也是对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呼吁。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深刻探讨了道德与善行的价值,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湘江东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兴碑。
谁凿丰碑镇山曲,溪边美人美如玉。
想当歌颂大业时,胸蟠星斗光陆离。
蚕须虿尾更清劲,凛凛襟怀冰雪莹。
水部之文鲁公书,两翁寥寥千载馀。
后来更有黄太史,健笔题诗起翁死。
一派溪流彻底清,溪边镜石坚而明。
我思古人不可见,水石犹作琼瑰声。
朅来名山访遗迹,烟雨凄迷山路湿。
野叟蒙头看打碑,君其问诸水边石。
有亭央央,高丘之傍。父兮母兮,坚深埋藏。
厦屋凄凉,宰木成行。春秋蒸尝,酒浆牛羊。
身体俯伛,虽劳弗彰。心志瞀乱,虽烦弗扬。
欲求幽阴,茫茫洋洋。两间四方,实系我肠。
何以照之,明神后皇。凡今之人,谁同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