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桂林即事·其一》
《桂林即事·其一》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每测南方候,时惊北客心。

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

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

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

(0)
翻译
每当南国气候变换,总会让北方来的客人感到惊讶。
整个冬天没有大雁飞过,到了三月只有蟋蟀的叫声。
夏天的槐树下常常热到中午,梅雨季节也不必等到阴历壬日才来临。
最近我已适应这里的时节变化,不再害怕热带疾病的瘴气侵袭。
注释
候:气候、时节。
北客:北方来的客人。
雁:大雁,一种候鸟。
蛩吟:蟋蟀的鸣叫。
槐暑:槐树下的夏日炎热。
梅霖:梅雨。
壬:天干之一,这里指阴历中的壬日。
节适:适应时节。
瘴烟:热带地区特有的湿热蒸腾形成的有毒雾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桂林自然景观的亲切感受和细腻观察。每当南风吹拂,诗人便能感受到那种在异乡的孤独与怀念之情。此情此境,不仅触动了北方游子的心弦,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带来的无常。

"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静谧与和谐之美。没有雪鹅飞过,反映了南方温暖的气候特征,而蛩鸣则是春天到来的自然信号。

"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夏日阳光强烈的情景,以及梅雨来临前的预兆。诗人捕捉到了大自然中的微妙变化,并以此表达了对时节流转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透露出诗人在桂林生活中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节气,对于南方特有的瘴气也从容不迫。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更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桂林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吴宫

画栋云消夜气清,宫前沟水作秋声。

如何醒得吴王醉,多少花枝压禁城。

(0)

自伍光宇墓还登蓬莱绝顶

故人坟前浇我酒,白日欲西回马首。

磴危道险不可跻,下马长须扶两肘。

三步一噫五步停,引吭出舌肺肠鸣。

此时平地虑颠踣,昂首十丈梯峥嵘。

以手捉仆肩,以足踏崖颈。

跻攀欲上分寸难,又恐翻身落深阱。

山北鸣鸺鹠,山南叫?辀,豺虎伏莽狐狸游。

天地衮衮令人愁,小童鱼贯上复休。

绝顶始得岩峦幽,开颜一望隘九州。

弱水涓涓扶桑樛,中覆一杯沧溟流。

穹然青者吾罗浮,神仙葛白俱蜉蝣。

湖西先生去十秋,五羊诗客徒淹留。

数公陈迹或可搜,死者已矣吾何忧。

后来诸生继前修,努力莫倦蓬莱游。

(0)

桃溪

世路悠悠已倦游,桃溪深处草堂幽。

东风自解幽人意,不遣飞花逐水流。

(0)

感怀诗·其十五

藤蔓附高树,宛转寻柯条。

无心若有知,蔑目见自超。

稚松植盆盎,自约几许高。

久安色菁郁,何意干云霄。

我生绝巧识,长大随所遭。

鹏鴳各自足,小大随逍遥。

(0)

泊舟见桃花盛开

旅况托尊罍,尊空愁更来。

人随春燕去,心与暮潮回。

驿鼓青帆下,桥灯水市开。

桃花明两岸,翻讶入天台。

(0)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其六

人言江南薄,江南信自乐。

采桑作蚕丝,罗绮任侬著。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