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输妙具九攻车,何似休文句最华。
晓日芙蓉出溪水,暮云杨柳隔江霞。
曾闻南国甘棠咏,须筑长安宰相沙。
劫火自惊山石烈,不知白璧本无瑕。
班输妙具九攻车,何似休文句最华。
晓日芙蓉出溪水,暮云杨柳隔江霞。
曾闻南国甘棠咏,须筑长安宰相沙。
劫火自惊山石烈,不知白璧本无瑕。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诗《西津沈方伯屡和至十八首未已再叠二首为答(其一)》以班输的攻城利器与辞藻华丽的文笔作比,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首句“班输妙具九攻车”借用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的攻城器械,暗示沈方伯的才华如同攻无不克的战车,威力强大。
接下来的两句“晓日芙蓉出溪水,暮云杨柳隔江霞”,通过描绘早晨荷花如芙蓉般在溪水中绽放,傍晚时分杨柳与江边晚霞相映成趣的画面,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展现了沈方伯诗歌的优美与细腻。
“曾闻南国甘棠咏,须筑长安宰相沙”则引用了对古代贤臣召公的赞美,意指沈方伯如召公般受到人们的敬仰,未来可能成为朝廷重臣,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两句“劫火自惊山石烈,不知白璧本无瑕”寓意沈方伯的才华犹如未经雕琢的白璧,虽然未经世事打磨,但其内在价值不言而喻,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的肯定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沈方伯的才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未来仕途的期许,语言优美,意蕴深远。
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
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馀。
异哉鱼蛮子,本非左衽徒。
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
于焉长子孙,戚施且侏儒。
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
破釜不著盐,雪鳞芼青蔬。
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
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
人皆称善弈,伊我独不能。
试坐观胜败,白黑何分明。
运智奇复诈,用心险且倾。
嗟哉一枰上,奚足劳经营。
安得百万骑,铁甲相磨鸣。
西取元昊头,献之天子庭。
北入匈奴域,缚戎王南行。
东逾沧海东,射破高丽城。
南趋交趾国,蛮子舆榇迎。
尽使四夷臣,归来告太平。
谁能凭文楸,两人终日争。
城郭春声阔,楼台昼影迟。
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
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倚阑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