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夜景象。"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中,"腐草"指萤火虫的栖息之地,而"太阳"在这里并非真正的太阳,而是比喻萤火虫靠近光明的源头,即它们自身发出的光。萤火虫因腐草而生,因光明而飞舞,表达了一种小者也能拥有自己的光芒的哲思。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则是说这些萤火虫虽然身形微小,但它们有时会在读书人的袖子上留下光点,就像书卷上的墨迹一样。这里不仅描绘了萤火虫的活跃场景,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与学问的尊重。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写出了萤火虫跟随夜风穿梭于窗帘之间,以及在细雨中绕树飞舞的情景。"随风"和"带雨"生动地展现了萤火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则是诗人对萤火虫命运的一种感慨。在深秋的夜晚,气候渐冷,清霜覆盖大地,萤火虫们似乎在寻找归宿。这里蕴含了对生命脆弱和易逝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写萤火虫的生动姿态,传达了一种对生命个体尊严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