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咏雪奉呈广平公》,描绘了春天里一场清新明亮的雪景。首句“连空春雪明如洗”形象地写出雪后天空的洁净,如同经过洗涤一般。诗人接着以“忽忆江清水见沙”引发联想,将眼前之雪与江水清澈相映照,暗示雪的纯净。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雪从夜晚的稀疏到清晨的密集,以及形状的变化,既有动态感,又富有诗意。"风回共作婆娑舞"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雪花以动态的舞蹈之美,展现了雪在风中的轻盈姿态。
“天巧能开顷刻花”赞美大自然的神奇,片刻之间就能创造出如花般的美丽景象。最后两句,“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诗人虽然感受到寒冷彻骨,但仍赞赏雪带来的美景,认为即使寒冬也能激发桃李绽放的生机,寓意坚韧的生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春雪的动态美,又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哲理。
花半睡时分蝶梦,柳三眠处足莺声。
谁知花柳无情物,添个蝶莺便有情。
先生来潮南,先生一时屋。
潮南得先生,潮南千载足。
呜呼潮南俗亦淳,先生遗树今犹存。
春山二月春鸟响,游人树底罗酒尊。
尊残倚树初不语,暗觉山翁泪如雨。
山翁之泪良可怜,我生不及元和前。
元和万事已尘土,惟有岩边留此树。
树本于人果何识,为是先生手亲植。
先生一去今几秋,岩头满树春风浮。
风从昨夜何懰剽,俨似当年祛鳄色。
鳄鱼东遁不回头,一带寒江绕郡流。
郡人向晚争归舟,树与江波相对愁。
金陵故国。极目长江浩渺,千重隔。
山无际,临湍怒涛碛。俯春城苇寂。
芳昼迤逦,一簇烟村将晚,严光旧台侧。
何处倦游客。
对此景惹起离怀,顿觉旧日意,魂黯愁积。
幽恨绵绵,何计消溺。回首洛城东,千里暮云碧。
短锸长镵出万峰,凿开混沌作玲珑。
市朝可是无巇崄,更向山林巧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