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无透路,转处少人知。
斫却月中桂,清光付与谁。
清波无透路,转处少人知。
斫却月中桂,清光付与谁。
这首诗名为《颂古十二首·其十》,是宋代僧人释智深的作品。诗中以清波比喻月光,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落水面,犹如清澈的波浪无法穿透,转瞬即逝,少有人能察觉到这明亮的景象。诗人进一步通过“斫却月中桂”这一奇特想象,表达了对月光的珍视和对分享者的期待,似乎在问:“如果连月桂都被砍去,这清光又该交付给谁呢?”此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谩栽花卉满朱栏,争似疏篁种百竿。
长爱枕前闻淅沥,乍欣窗外见檀栾。
春来莫重和烟翠,岁晚应须带雪看。
我得此君添一友,时时相对列杯盘。
野性从来只澹如,奉身求足不求馀。
清风明月三间屋,赤轴黄签一架书。
午睡爱茶鱼眼细,春餐费笋锦皮疏。
比惭多病仍多告,犹拟分司洛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