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梦初惊曙色微,半宵言笑是耶非。
为怜弱质愁风露,月黑山深那得归。
短梦初惊曙色微,半宵言笑是耶非。
为怜弱质愁风露,月黑山深那得归。
这首诗《悼亡绝句(其七)》由清代诗人缪公恩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句“短梦初惊曙色微”,以清晨微曦的景象作为背景,暗示了梦境的短暂与突然被唤醒的失落感。这里的“短梦”不仅指时间上的短暂,也暗含了对逝者记忆的珍贵与易逝,以及对逝者离世的无奈与痛楚。
次句“半宵言笑是耶非”,则将情感聚焦于逝者生前与自己共度的美好时光,通过“言笑”这一温馨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逝者在世时快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这些美好瞬间是否真实的疑问,或许是对逝者离开后留下的空虚与寂寞的感慨。
第三句“为怜弱质愁风露”,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关怀与担忧。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弱质”既指逝者身体的虚弱,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易逝。诗人以“怜”字表达出对逝者在自然环境中的忧虑,体现了对逝者生命状态的深切同情与保护欲。
最后一句“月黑山深那得归”,以“月黑山深”这一凄凉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逝者远离尘世、回归宁静的状态。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无法再回到人间的遗憾与哀伤,以及对逝者最终安息的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对生命脆弱、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峰头欲刺天,石脚不著地。
怒同虎豹蹲,耸作干将利。
一洞境一转,曲若穿珠蚁。
何年灵鹫峰,来此作游戏。
团团千菩萨,刻石徒好事。
何补山川灵,已凿混沌意。
山灵遭俗手,想尔亦短气。
颇怪寺中僧,指客夸灵异。
小坐冷泉亭,泉声四山沸。
即此生道心,悠然得静契。
好诗忽然成,飞来亦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