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虫号穹壁,斜月炯虚幔。
幽客难早眠,宵景孤赏惯。
未雨叶疑湿,不风天转淡。
稀星八九颗,错落当户瞰。
前村白差差,霜瓦光破乱。
大块清绝气,倾泄在夜半。
安得伯牙生,冥写入丝缦。
寒虫号穹壁,斜月炯虚幔。
幽客难早眠,宵景孤赏惯。
未雨叶疑湿,不风天转淡。
稀星八九颗,错落当户瞰。
前村白差差,霜瓦光破乱。
大块清绝气,倾泄在夜半。
安得伯牙生,冥写入丝缦。
这首清代诗人徐湘潭的《夜坐》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深沉。首句“寒虫号穹壁”以虫鸣声渲染出夜晚的寂静,墙壁似乎都能听见虫子的哀鸣。接着,“斜月炯虚幔”描绘出月光透过半透明的帷幔洒下的清冷景象,月色明亮而孤寂。
“幽客难早眠,宵景孤赏惯”表达了诗人作为深夜独坐之人,早已习惯于欣赏这份宁静和孤独。接下来的“未雨叶疑湿,不风天转淡”通过观察自然细节,暗示天气变化,即使无雨无风,也能感受到空气的湿润和天空的渐暗。
“稀星八九颗,错落当户瞰”进一步描绘了夜空的寥落,星星稀疏,仿佛有意地在窗户外窥视,增添了神秘感。诗人视线所及之处,“前村白差差,霜瓦光破乱”,村庄在霜华覆盖下显得朦胧而洁白,瓦片上的光线斑驳,更显夜的深邃。
最后两句“大块清绝气,倾泄在夜半”将大自然的浩渺之气与深夜的静谧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绝之美。诗人遗憾地问道:“安得伯牙生,冥写入丝缦”,如果能有如琴师伯牙般高妙的笔墨,能否将这夜色之美细腻地描绘在丝帛之上,传达给世人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艺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