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江山人》
《赠江山人》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相山如相人,不论肥与瘠。

神气参有无,毫釐千里隔。

今古非茫茫,山骨水为液。

谁欤璞辂翁,眼为天地碧。

(0)
注释
相山:比喻观察事物。
肥与瘠:形容事物的丰满或瘦削。
神气:指精神和气质。
参有无:时有时无,变化不定。
毫釐:极小的差距。
茫茫:广大无边。
山骨:山的精神实质。
水为液:形容山的灵魂仿佛变为流动的水。
璞辂翁:比喻有识之士或能工巧匠。
眼为天地碧:眼睛清澈如天地。
翻译
相山如同观察人,不区分肥瘦。
精神气息或有或无,细微差别却相差千里。
古今并非一片迷茫,山的灵魂化作流水。
是谁像璞玉的工匠,眼睛犹如天地般碧绿明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所作的《赠江山人》,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开篇“相山如相人,不论肥与瘦”表达了诗人观察自然界时的态度,既不羡慕山川的壮丽也不轻视它们的贫瘠,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的审美观。

接着,“神气参有无,毫釐千里隔”则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神秘气息的感受,似乎能洞察万物之间微妙而又遥远的联系,这里的“神气”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今古非茫茫,山骨水为液”一句中,“今古非茫茫”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认为现实与过去并无本质区别,而“山骨水为液”则通过对比山脉和河流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山脉如同坚硬的骨骼,而河流则是不断流动的液体。

最后,“谁欤璞辂翁,眼为天地碧”中的“璞辂翁”是一种仙人之称,这里诗人似乎在询问那个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纯净如同蓝天大海的高人是谁。通过这样的提问,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生命之神秘力量的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心灵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诗意。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嘲妓(牧罢宣州幕,经陕,有酒纠妓肥硕,牧

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
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裈。
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
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

(0)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
黠戛可汗修职贡,文思天子复河湟。
应须日御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0)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
死绥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0)

龙丘途中二首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
唯看万树合,不见一枝开。
水色绕湘浦,滩声怯建溪。
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0)

寄杜子二首

不识长杨事北胡,且教红袖醉来扶。
狂风烈焰虽千尺,豁得平生俊气无?
武牢关吏应相笑,个里年年往复来。
若问使君何处去,为言相忆首长回。

(0)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双岩泻一川,回马断桥前。
古庙阴风地,寒钟暮雨天。
沙虚留虎迹,水滑带龙涎。
却下临江路,潮深无渡船。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