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春萝好,行行朝雨寒。
路迷频勒马,尘起一弹冠。
宛转溪园出,依稀江路看。
所嗟情不惬,无处问渔竿。
去去春萝好,行行朝雨寒。
路迷频勒马,尘起一弹冠。
宛转溪园出,依稀江路看。
所嗟情不惬,无处问渔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郊外行进的场景,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流露。首句“去去春萝好”以“去去”二字开篇,营造了一种行进中的动态感,同时“春萝好”则点出了季节的美好,暗示着旅程的愉悦。接着,“行行朝雨寒”一句,通过“朝雨”和“寒”字,不仅描绘了清晨的雨景,也暗含了旅途中的凉意,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路迷频勒马,尘起一弹冠”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行进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诗人因道路不明而多次勒住马匹,尘土飞扬中,他甚至需要弹去头上的尘埃,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行动,还蕴含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探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态度。
“宛转溪园出,依稀江路看”则将视角转向了沿途的风景。溪水环绕的田园和隐约可见的江边之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宛转”和“依稀”两词,分别描绘了路径的曲折和景色的朦胧,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的深远。
最后,“所嗟情不惬,无处问渔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思考。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色,诗人却感到情感上有所欠缺,似乎在寻找某种心灵的寄托或归宿。这里的“渔竿”通常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方式,诗人或许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或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郊外行进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复杂情感体验。
我见舅氏如母存,舅氏之子吾弟昆。
昔年儿童今白发,旧事岂复能追论。
乌乎外家久零落,无复驷马乘朱轩。
诸甥独我偶未死,投老得郡西南奔。
故乡隔远亲旧少,忽骑款段呼我门。
相逢握手问存殁,流泪欲哭声复吞。
颇闻二顷皆负郭,力田自可供晨昏。
儿婚女嫁都已了,翁妪屡醉茅柴浑。
人生如此万事足,便可送老三家村。
我行四方走万里,十亩未有桑麻园。
欲置一锥无著处,儒冠误我知何言。
买牛卖剑计已决,家有竹隐堪负暄。
兄能远来复过我,当酿白酒烹鸡豚。
江南绿水幕,塞北黄金台。
方当汉道隆,威灵畅九垓。
从军岂不乐,顾我非其才。
十年尘土中,满胸贮黄埃。
主人恩义重,弹剑思一来。
居官自忝冒,揣分岂邅徊。
免识翰林孙,一见青眼开。
不许执手版,便容持酒杯。
题诗远寄我,欲及未开梅。
北枝寒已甚,正待使君回。
掠眼年光洒飞雹,三载从游只如昨。
似闻买船修水来,俄见呼童理归橐。
酸寒自是临川尉,况值凶年群盗作。
干戈陌上玩经史,金鼓声中挹杯杓。
上官喑呜百吏怖,人皆唯唯君谔谔。
此行作邑乱山中,安得校书天禄阁。
归谒黄龙老比邱,乞取囊中万金药。
吾体溃闷假双井,信信致之亦不恶。
耿耿抱孤韵,寂寂扃柴扉。
束书卧环堵,交游车马稀。
风流佳公子,妙龄秉天机。
邀予步层台,目送孤鸿飞。
山影漾清渚,翠色侵人衣。
渔浦晚烟暝,霁雰蒙夕晖。
静言思叔子,怅然澹忘归。
坐有庖丁手,奏刀心术微。
万象含毫端,缣素聊一挥。
古来胜达士,欻如朝露晞。
吾人各勉力,毋为邹湛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