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举香岩语示颂》
《僧举香岩语示颂》全文
唐 / 本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

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佛法的独到见解。

首句“枯木龙吟真见道”,以枯木之静与龙吟之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在寂静中体悟真理的禅宗修行之道。枯木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龙吟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与觉醒,两者结合,寓意在看似死寂的状态下,内心深处却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见道的境界。

次句“髑髅无识眼初明”,髑髅即骷髅,常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了或灵魂出窍的状态。此句通过描述髑髅眼中初现光明,表达了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能通过某种方式(如禅定)获得心灵的觉醒和智慧的开启,揭示了生命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句“喜识尽时消息尽”,“识”在这里指的是认知、理解或领悟。这句话意味着在彻底认识事物本质之时,所有的疑惑和信息都已得到解答,达到了一种圆满的境界。它强调了在深入理解之后,一切纷扰和未知都将归于平静,体现了禅宗中追求的“空”与“无”的哲学理念。

最后一句“当人那辨浊中清”,“当人”指当下之人,“浊”与“清”分别代表混沌与清明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在当下,人们难以分辨事物的表面与本质,只有通过内心的清净与觉悟,才能洞察事物的真实面貌。它强调了禅宗修行中去除杂念、达到内心纯净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探讨了生命、智慧、认知与觉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宗的教义,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觉醒。

作者介绍
本寂

本寂
朝代:唐

本寂(840年-901年)俗姓黄,名元证,又名崇精,福建蒲田县人,晚唐名僧,为佛教“曹洞宗”始创人之一。长期定居并终老抚州。唐天复元年(901年),62岁的本寂圆寂,葬于寺西百步的凤形坊,塔名“福园”。由于他对曹洞宗的形成和发展贡献甚大,因而被敕谥为“元证禅师”。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
猜你喜欢

齐安江头别何氏兄弟舟中得四绝句·其二

八字山头阅世故,周郎赤壁断人肠。

玉鱼金枕皆冥寞,铁骑楼船堕渺茫。

(0)

元亮次韵四绝相撩和答·其三

久知瓮底堪肥遁,近觉樽中每着春。

狗窦相呼竟何补,献酬故属画眉人。

(0)

葺茅屋戏成

朔风卷我屋间茅,乌鹊含将去作巢。

执扑鸠工课奴客,巡檐长啸望江郊。

谢公五亩似能保,扬子一区聊解嘲。

欲学参谋怀广厦,苦无凤觜续弦胶。

(0)

寄徐圣功

暄风缘隙来,窈窕过我庐。

新花已集目,弱柳复藏乌。

故人怪音素,定知中密疏。

客从西县来,问讯聊可娱。

幽窗含暝色,亮月丽高隅。

意逐前云去,微钟尚虚徐。

(0)

读庐山记怀文若弟

茂树绕茅栋,鸣泉响屋除。

胸中了无累,泛览匡山书。

岩谷在眼界,风烟来座隅。

时逢幽人语,似与仙者俱。

昔在宗少文,壁间留画图。

澄神可观道,卧游良不疏。

嗟予何徒役,山腰转篮舆。

瞻焉怀靡及,登临将不殊。

聊凭西去鸟,殷勤问何如。

(0)

游潜峰

久留舒子国,惯作北门游。

山远三峰出,溪长二水流。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