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松鹤词》
《松鹤词》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千桃李之秾华兮不如我之孤松,彼眩三春之朝露兮我专一丘壑之风,听此以洗耳兮又何有乎牛斗之聪。

百莺啼兮万蝶舞,不如我独鹤兮缡褷其羽,顾月池之在地兮各以影而自侣。

九转砂成兮鹤顶同丹,我鬓不凋兮松鬣长青,何十八公之为梦兮胎仙夜鸣醉魂醒。

亦贞其心兮亦癯其形,与我作朋兮俱千龄。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松鹤词》,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由诗人方回所著。全诗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示了作者高洁独立的人格魅力。

诗中的“千桃李之秾华兮不如我之孤松”,通过对比桃李与孤松,表达了作者对于个性独立和高洁品质的追求。孤松形象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代表坚贞不屈、超然物外的情操。在这里,它被用来强调个人品格之美,不受世俗桃李繁华所动。

“彼眩三春之朝露兮我专一丘壑之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永恒与瞬间的对比。三春之朝露,象征着短暂易逝的物质世界,而一丘壑之风,则代表了不变的精神追求和坚持。

“听此以洗耳兮又何有乎牛斗之聪”,则是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批判态度的展现。这里的“牛斗之聪”暗指那些只知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的人。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传统美学的超越和对个人才华的自信。

在下片,“百莺啼兮万蝶舞,不如我独鹤兮缡褷其羽”,作者以百鸟啼鸣、万蝶翩翩之景,与自己孤立的鹤相对比,彰显了他对于个人才华和精神独立性的珍视。

“顾月池之在地兮各以影而自侣”,诗人通过观赏月光与水中倒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这种意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静谧和内在美的追求。

“九转砂成兮鹤顶同丹,我鬓不凋兮松鬣长青”,则是通过将自己比作经历九重磨难而化为仙丹的神鹤,以及永远不凋谢的松树,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追求和生命力的坚持。

“何十八公之为梦兮胎仙夜鸣醉魂醒”,诗人借用古代传说中十八位高僧入定成道的故事,暗示自己如同这些修炼者一般,将俗世的迷梦看破,达到心灵上的觉醒。

最后,“亦贞其心兮亦癯其形,与我作朋兮俱千龄”,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品格的坚守,以及对与志同道合之人的长久友谊的期待。这里的“癯”字,意味着身体上的消瘦,但心灵上的坚贞不渝。

总体而言,《松鹤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独立、生命力和内在美的追求,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操的杰出之作。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秋云篇赠别郭东皋

云气亘四时,未觉萦怀抱。

如何才及秋,黯黯满苍昊。

梧桐一叶从风起,萧飒秋声已盈耳。

秋云片片更堪怜,遥逐秋风度秋水。

秋风偏促愁怀恶,世情况比秋云薄。

人生踪迹本难期,还与秋云共飘泊。

与君相别动经秋,握手俄惊大火流。

谁知楚泽搴蓠日,复轸青门折柳愁。

此时惆怅看秋云,一带秋山送落曛。

别后悬悲秋月里,数声秋雁不堪闻。

(0)

除夕前一日与骆行简吕南夫张候中沈纯甫蟾山晚宴有作

岩边树色隐丹扉,日下仙舆度翠微。

水落尽如雷电过,山回俱作凤凰飞。

星台似结仙人掌,云路疑通织女机。

幽赏不殊椒酒会,合欢须并月骖归。

(0)

虞山瞿少潜见过留之味玄堂有作

烟霞片片染衣裳,手拂凝尘坐竹床。

晤对少时如入画,淹留竟日自生香。

杯呈浅笑花浮面,曲度深宵月过廊。

寥落一丘堪点染,入林幽事待商量。

(0)

本宁谈蜀中用兵后和二首·其二

西望岷为雪,南窥楚作云。

酪奴堪自老,葆旅不成群。

丛浅蚕休织,田污鸟罢耘。

山川厌腥气,流水濯巴文。

(0)

日出入金门行

昨暮日入我当出,今朝日出我当入。

日出入兮无停轮,我亦孤征向人急。

辚辚双履翻数千,天街磨成宝镜鲜。

念欲且息不得息,两胥掖我高于肩。

汝饥不能倩我饱,汝亦劬劳堪自保。

世间到处有羊肠,何必唏嘘歌蜀道。

当时只恨隔重阍,不道重阍尚有门。

玉皇高拱蓬莱殿,一水盈盈碧海尊。

(0)

四月一日曹常侍园看花同冯用韫葛仲明二馆丈赋·其二

春红尽向野亭开,万绿轻阴锁碧苔。

独有梨花能似雪,尊前半拂舞衣回。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