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
《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全文
宋 / 李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怪底吹残万点红,馀妍都在此花中。

攀枝未许风流尽,振袂还知结习空。

杳杳人谁赠南园,菲菲身恐堕仙宫。

乞将新雨酬佳丽,始信青春不负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shīshìsháoyàochéngtóngyóuzhě
sòng / tāo

guàichuīcánwàndiǎnhóngyándōuzàihuāzhōng

pānzhīwèifēngliújìnzhènmèiháizhījiékōng

yǎoyǎorénshuízèngnányuánfēifēishēnkǒngduòxiāngōng

jiāngxīnchóujiāshǐxìnqīngchūngōng

注释
怪底:奇怪的是。
吹残:吹落。
馀妍:剩余的美丽。
攀枝:攀折树枝。
结习:习气,指世俗的欲望。
杳杳:遥远,渺茫。
菲菲:形容香气浓郁。
仙宫:仙境。
新雨:刚下的雨。
佳丽:美女。
青春:美好的年华。
翻译
为何只有零星的红花在风中摇曳,所有的美丽似乎都集中在这朵花上。
还未完全欣赏完它的娇艳,挥袖之间才明白,一切繁华皆为空幻。
远方的人儿啊,谁能赠我南园的芬芳,我怕自己会因这香气落入仙宫。
我愿以新雨为美人们献礼,此刻深信青春的美好不会辜负这番期待。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诗人李焘的《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是一首描写春日游园赏花之作。开篇两句“怪底吹残万点红,馀妍都在此花中”以奇特的角度捕捉了芍药的美丽景象,“怪底”指的是那些不寻常、独一无二的花朵,而“馀妍”则是对这些花朵之外貌的赞美,表明诗人眼中的芍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接下来的“攀枝未许风流尽,振袂还知结习空”描绘了诗人在赏花时的心境。春风虽轻拂,但并未将花的韵味完全带走;而诗人的衣襟则因惊叹而微微颤动,显示出他对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留恋。

“杳杳人谁赠南园,菲菲身恐堕仙宫”两句中,“杳杳”形容人群的稀少,而“菲菲”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这里表达了诗人在赏花时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自己可能不自觉地陷入这仙境般美景中的担忧。

最后,“乞将新雨酬佳丽,始信青春不负公”则是诗人向自然界请求赐予甘霖,以此来回报眼前这令人心醉的佳丽之景。这里的“青春不负公”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他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色彩的诗作。

作者介绍

李焘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

楚客送僧归故乡,海门帆势极潇湘。

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

满院草花平讲席,绕龛藤叶盖禅床。

怜师不得随师去,已戴儒冠事素王。

(0)

缑山庙

王子吹箫月满台,玉箫清转鹤裴回。

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0)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其一

摄山标胜绝,暇日谐想瞩。

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

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

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

下界诚可悲,南朝纷在目。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

稍觉天籁清,自伤人世促。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

清论松枝低,闲吟茗花熟。

一生如土梗,万虑相桎梏。

永愿事潜师,穷年此栖宿。

(0)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其二

铜壶晓漏初,羽翣拥涂车。

方外留鸿宝,人间得善书。

清笳悲画绶,朱邸散长裾。

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0)

送裴秀才贡举

儒衣风貌清,去抵汉公卿。

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

离酌不辞醉,西江春草生。

(0)

送湖南李侍御赴本使赋采菱亭诗

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

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

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

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