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
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
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
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
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
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
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融入了对朋友离别的感伤。诗人以采菱人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对偶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既有生机又带有淡淡忧愁的情境。
"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旧俗"指代古老的习俗,即采菱人的生活方式;"津亭"则是水边的小亭,常用于观赏风景或休息之用。这里通过"风景和"来强调环境的安详与美好。
"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 接下来的两句诗,则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致——沅江的暮色,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楚女清唱。这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情感寄托。
"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静谧的水面与动荡的阶前相衬,表现出一种既有生命力又带有一丝寂寞的景象。其中"曲岸"和"萦湘叶"描绘出岸边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而"荒阶上白波"则是对比之中突显出的动态。
"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朋友离别的一种隐喻表达。"兰桡"即用竹制成的船桨,而"向莲府"则是在水面上行进,寻找莲花的过程。这里通过"一为枉帆过"来暗示诗人对朋友赴任之事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即将中断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将对离别的哀愁与对美好风景的赞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觅春沽,随常等好哦,梦回乍省今宵。
西崦吹梅,东风匀柳,岁华相望无聊。
旧寒重理,暗凄断、闲情紫箫。
佳期携手,客恨天涯,人事萧条。依稀似说前朝。
多暇承平,光景偏饶。
明月欢悰,樊楼深夜,绣尘香陌骢骄。
意销魂断,听呜咽、楼前去潮。
余薰知苦,待暖罗衾,金烬都销。
绿芜故国。春光掩、鹃红著树无色。
近寻正苦,遥听又异,荡魂如墨。闲愁拼掷。
怪都似、年时未识。到而今、林声怨彻。泪点费重觅。
多少飘灯事,美酒人家,斗鸡坊陌。
艳尘住否,想东君、也嫌残客。
倦羽飘摇,怎禁向、江潮信息。
但斜阳、一晌放了又趁汐。
甓藓雕霜,檐萝扫月,叶吹重听。
匆匆梦转,改尽绿阴门径。
掩残书、错翻堕红,旧情未了芳题省。
又石阑几片,如何不护,唱蝉凄冷。愁凝。秋天迥。
但野水荒沟,故寒新暝。空山自好,未与宫槐同咏。
想江湖、摇落正多,雁声不到宵更永。
最妨他、白发孤篷,怨入渔灯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