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明仲都曹见别三首·其三》
《和刘明仲都曹见别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幽居邻有万窠松,坐见京江四面峰。

形若橛株随倚徙,愁如顽矿渐销镕。

尚纡轩冕心颜厚,但觉林泉兴味浓。

茗饮药苗留待客,时时宾友自过从。

(0)
翻译
我独自居住在松林环绕的地方,可以坐观长江四周的山峰。
山形如同木桩,随风摇曳,我的忧愁像顽石一样慢慢消融。
尽管身着官服,内心却宽厚,只觉得亲近自然的乐趣浓厚。
我烹茶待客,用草药招待,时常有朋友来访。
注释
幽居:隐居。
万窠松:众多松树。
京江:长江。
四面峰:四周的山峰。
形若橛株:形状像木桩。
倚徙:随风摇摆。
顽矿:顽固的石头。
销镕:消融。
纡轩冕:虽然身着官服。
心颜厚:内心宽厚。
林泉兴味:亲近自然的乐趣。
茗饮:烹茶。
药苗:草药。
宾友:朋友。
自过从:主动来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和刘明仲都曹见别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幽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邻近万棵松树,四周山峰环绕,景色宜人。"形若橛株随倚徙"形象地写出松树的形态,仿佛静止的木桩,随风轻摇,诗人的心境也如同这松树一般,随环境而变化,逐渐从愁绪中解脱出来。

"愁如顽矿渐销镕"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顽固的矿石,在自然的熏陶下慢慢消融,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自我调适的能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即使身着官服,内心依然保持淳朴和对自然的热爱,觉得在山林泉石间的生活趣味浓厚。

最后两句写诗人热情好客,以茶茗和药草待客,期待宾朋好友时常来访,共享林泉之乐。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态变化,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梅花山茶

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
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

(0)

蟠龙瀑布自山顶漫汗淋漓,分数道而下,望之

银汉来从左界天,天风吹浪落苍巅。
人间只见秧田润,唤作蟠龙洞里泉。

(0)

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山谷谪居时屡登此亭,

水口故城丘垄平,新亭乃有緪铁横。
归艎击汰若飞渡,一雨彻明秋涨生。
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
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0)

乾道己丑守括,被召再过钓台,自和十年前小

浮生渺渺但飞埃,问讯星宫又独来。
天上人间最高处,为君题作郁萧台。
拙疏何计补涓埃,惭愧双旌云复来。
三过溪门今老矣,病无脚力更登台。
界天山雪净黄埃,溪上扁舟夜沉来。
匝地东风劝椒酒,山头今日是春台。

(0)

请佛阁晚望,雪山数十峰如烂银,晁耀暑光中

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雪兴正照天西角,日影长浮雨上头。
峰顶何曾知六月,尘间想已别三秋。
佛毫似欲留人住,横野金桥晚未收。

(0)

去年过弋阳访赵恂道通判,话西湖旧游,因题

红尘宝马碧湖船,一梦如今费十年。
却照清溪寻绿鬓,但余衰雪雨萧然。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