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九读武清志河差》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九读武清志河差》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古风

雍奴严邑拱神京,繇来休养为汤沐。

偶从邑乘阅河差,河差一节堪骇目。

剥船人夫有四千,巡河子弟三十六。

树户五百三有奇,铺与堡同树户足。

新河挑挖有新佥,七百十二为力服。

古人用一犹缓二,惟恐吾民生计促。

柰何一邑夫六千,家家执役人人蹙。

一年犹可勉支持,年年往过仍来续。

况复养马与驿骚,徵派频繁惊比屋。

生当盛世本逢辰,却乃朝昏无瞬乐。

仆臣无计转艰虞,易辙更弦惟秉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东巡时所见的河差(即河工)劳役之苦。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今的河工使用情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首句“雍奴严邑拱神京”,描绘了东巡队伍护卫京城的壮观景象,暗示了朝廷的威严与权力。接着,“繇来休养为汤沐”一句,暗含了河工劳役是作为对官府的一种供养,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劳役制度的性质。

“偶从邑乘阅河差”点明了诗人随行东巡时,偶然间目睹了河工劳役的情况。“河差一节堪骇目”强调了河工劳役的残酷与惊人,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

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述了河工的规模与状况:“剥船人夫有四千,巡河子弟三十六。树户五百三有奇,铺与堡同树户足。”通过数字对比,展现了河工人数众多,以及他们所承担的繁重任务。

“新河挑挖有新佥,七百十二为力服。”进一步说明了河工不仅需要维护原有河流,还要不断开挖新河,工作量巨大,人力消耗极大。

“古人用一犹缓二,惟恐吾民生计促。”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河工使用方式,表达了对当前河工制度的不满,担心这种过度的劳役会加剧民众的生活压力。

“奈何一邑夫六千,家家执役人人蹙。”指出了一邑之内有六千人参与河工,每家每户都承担着沉重的劳役负担,生活陷入困境。

“一年犹可勉支持,年年往过仍来续。”表明了虽然一年内勉强支撑,但每年的劳役持续不断,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况复养马与驿骚,徵派频繁惊比屋。”进一步指出除了河工之外,还有养马和驿站的劳役,以及频繁的征派,使得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

“生当盛世本逢辰,却乃朝昏无瞬乐。”表达了在盛世之中,人们却无法享受到片刻的欢乐,生活充满了苦难。

最后,“仆臣无计转艰虞,易辙更弦惟秉轴。”诗人感叹自己作为臣子,面对如此严峻的民生问题,却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改变政策,以减轻民众的负担。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封建统治下劳役制度的不合理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附集王辋川句

之子去何之,愚公谷正愚。

遥知远林际,青霭入看无。

(0)

水诗

濯波激浮湍,湛澹泛清浔。

鸂鶒溯鸿渚,沅湘波浪深。

(0)

马蹄清夜月

马蹄清夜月,人影玉楼春。

朝来池水皱,定有赋风臣。

(0)

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怀分赋

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

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

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

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0)

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而还比以诗见寄答此兼讯叶姚诸子

愁寂孤村阅九春,二樵烟霭若为邻。

素馨田外苦吟客,红翠声中肥遁人。

一昨梅香薰水部,祇今蓬户笑山宾。

采薇便拟行歌远,东就鸿濛问矅真。

(0)

避寇

氛起潢池接野烟,秋生皂帽失辽田。

婆娑忍别枌榆地,豁达惟看鸿雁天。

畏道回车疑九折,芳邻将母尚三迁。

腐儒书剑期无恙,愁展蒙庄胠箧篇。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