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奴严邑拱神京,繇来休养为汤沐。
偶从邑乘阅河差,河差一节堪骇目。
剥船人夫有四千,巡河子弟三十六。
树户五百三有奇,铺与堡同树户足。
新河挑挖有新佥,七百十二为力服。
古人用一犹缓二,惟恐吾民生计促。
柰何一邑夫六千,家家执役人人蹙。
一年犹可勉支持,年年往过仍来续。
况复养马与驿骚,徵派频繁惊比屋。
生当盛世本逢辰,却乃朝昏无瞬乐。
仆臣无计转艰虞,易辙更弦惟秉轴。
雍奴严邑拱神京,繇来休养为汤沐。
偶从邑乘阅河差,河差一节堪骇目。
剥船人夫有四千,巡河子弟三十六。
树户五百三有奇,铺与堡同树户足。
新河挑挖有新佥,七百十二为力服。
古人用一犹缓二,惟恐吾民生计促。
柰何一邑夫六千,家家执役人人蹙。
一年犹可勉支持,年年往过仍来续。
况复养马与驿骚,徵派频繁惊比屋。
生当盛世本逢辰,却乃朝昏无瞬乐。
仆臣无计转艰虞,易辙更弦惟秉轴。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东巡时所见的河差(即河工)劳役之苦。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今的河工使用情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首句“雍奴严邑拱神京”,描绘了东巡队伍护卫京城的壮观景象,暗示了朝廷的威严与权力。接着,“繇来休养为汤沐”一句,暗含了河工劳役是作为对官府的一种供养,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劳役制度的性质。
“偶从邑乘阅河差”点明了诗人随行东巡时,偶然间目睹了河工劳役的情况。“河差一节堪骇目”强调了河工劳役的残酷与惊人,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
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述了河工的规模与状况:“剥船人夫有四千,巡河子弟三十六。树户五百三有奇,铺与堡同树户足。”通过数字对比,展现了河工人数众多,以及他们所承担的繁重任务。
“新河挑挖有新佥,七百十二为力服。”进一步说明了河工不仅需要维护原有河流,还要不断开挖新河,工作量巨大,人力消耗极大。
“古人用一犹缓二,惟恐吾民生计促。”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河工使用方式,表达了对当前河工制度的不满,担心这种过度的劳役会加剧民众的生活压力。
“奈何一邑夫六千,家家执役人人蹙。”指出了一邑之内有六千人参与河工,每家每户都承担着沉重的劳役负担,生活陷入困境。
“一年犹可勉支持,年年往过仍来续。”表明了虽然一年内勉强支撑,但每年的劳役持续不断,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况复养马与驿骚,徵派频繁惊比屋。”进一步指出除了河工之外,还有养马和驿站的劳役,以及频繁的征派,使得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
“生当盛世本逢辰,却乃朝昏无瞬乐。”表达了在盛世之中,人们却无法享受到片刻的欢乐,生活充满了苦难。
最后,“仆臣无计转艰虞,易辙更弦惟秉轴。”诗人感叹自己作为臣子,面对如此严峻的民生问题,却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改变政策,以减轻民众的负担。
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封建统治下劳役制度的不合理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