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怀分赋》
《姚六康石埭署中醮会同张芑山秦又宛沈天士卢弗疑曹扶三张师仲堵雪怀分赋》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

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

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

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子明坛上举行道教仪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秘。首联“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以“子明坛”为背景,点明了地点,通过“众香焚”和“法鼓仙音”渲染了仪式的神圣氛围,同时“四境闻”则强调了其影响之广,仿佛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这份庄严与和谐。

颔联“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喧处会来皆静理”描述了即使在热闹喧嚣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真理,体现了道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后句“异乡名下即同群”则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共同的信仰或理念,就能结成紧密的群体,体现了团结与和谐的精神。

颈联“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转而关注仪式中的日常元素,如文书工作(簿书)和饮食(匕箸),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道家生活中的乐趣与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这里“交情助”和“道味分”分别指代了友情的增益和道义的分享,体现了人际交往与道德修养在道家生活中的重要性。

尾联“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以生动的比喻收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仪式结束后,满堂飘散的香气如同江南的烟水与岭南的云朵,既寓意着仪式的圆满结束,也象征着道家精神的深远影响,仿佛穿越时空,弥漫于天地之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道教仪式的庄严与神秘,更深入探讨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内心的平静、团结与和谐、以及生活中的乐趣与道德修养,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北山杂诗十首·其六

西南望平原,汝水稻千顷。黄云卷?稏,怀我江湖境。

扁舟五月时,泼眼菱荷净。

归来逢岁恶,半臂换汤饼。

怅望云子白,悲辛残炙冷。

采薇聊卒岁,雅志在箕颍。

(0)

再和

闻说长安少,祈求废寝兴。

精禋俄感格,飘舞遽萦仍。

剪水瑶花怯,摇风柳絮凝。

共忻田有麦,谁念客无缯。

洒迥春恩阔,侵窗晓色增。

路漫三径草,光掩九华灯。

栖鸟浑无托,渔舠渐弗胜。

冈峦徒见陇,阡陌不留塍。

庭玉堆盈尺,台云叠几层。

困袁那有意,饱武亦何能。

斗帐愁孤碗,围炉忆并肱。

携瓶闲煮茗,坎地学藏冰。

周雅何妨咏,燕山讵可登。

齐宫当日景,谢句异时称。

抱膝愁无侣,传笺喜得朋。

郢歌元独妙,楚曲更相应。

跛足惭追骥,凡材强就绳。

汗颜从夺锦,痛饮欲临渑。

喻问悬荀鹤,虞弦动沈鹏。

故应聊遣兴,布鼓岂鼟鼟。

(0)

粹中自郴江莹中与南归时余在龙山容泯斋为诵唐诗入郭随缘住思山破夏归之句为韵十首·其五

遥知歌座中,随意吐十住。

海门妙莲华,应逐谈词吐。

(0)

云庵塔有双桐作此寄因侄

十年不扫先师塔,闻有双桐护石根。

多宝佛应分半座,主林神对现前身。

诗成坐对南州祖,写寄山中玉涧因。

他日就阴当缚屋,岁时香火愿为邻。

(0)

启明轩次朗上人韵

澄滓动精色,开轩万象分。

光无回避处,眼自覆藏君。

霞缕萦经轴,烟丝减篆文。

个中无膡语,题目是先闻。

(0)

上巳日有怀昔从云庵老人此日山行

今年上巳日,久客望江南。

双林接脩水,石路入烟岚。

千峰出云雨,空谷吞寒潭。

苍杉郁童童,秀色动云庵。

不见庵中人,青灯耿尘龛。

空馀行乐处,攀翻闻笑谈。

风光与节物,触愁味参参。

临高望烟霭,衰涕落春衫。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