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去何之,愚公谷正愚。
遥知远林际,青霭入看无。
之子去何之,愚公谷正愚。
遥知远林际,青霭入看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离去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友人所在之地的想象与感慨。首句“之子去何之”,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行踪的关切和好奇。接着,“愚公谷正愚”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友人所去之处比作愚公谷,既暗示了友人前往的地方偏远或隐秘,也暗含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通过“愚”字,诗人不仅描绘出环境的荒凉与宁静,也寄托了对友人品格的敬仰。
“遥知远林际,青霭入看无”两句,进一步展开想象,描绘了友人所在之地的景色。远处的树林与天边的青色雾气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这里的“青霭”不仅指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离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与对远方世界的美好想象,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友情、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碧溪湾,疏竹外,正小春天气。
绿珠羞涩,半吐椒红可人意。
月香传瘦影,露脸凝清泪。
笑倡条冶叶,怕冷尚贪睡。马行迟,雪未霁。
还忆前村里。青禽啁哳,疑是当时梦初起。
旧愁归塞管,远恨潇湘水。望江南,故人家万里。
草玄亭前老侯芭,赠我鞓红三朵花。
一春风雨伤麦麻,天香何事来山家。
且劝花王一杯酒,更祝花王千万寿。
洛阳名苑今在否,未必开花大如斗。
有花可赏不负春,红紫转眼俱成尘。
酣歌谁识李翰林,酒楼柳絮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