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蒙头坐,千峰夕照移。
重云低匝地,微月上高枝。
气暖龙蛇蛰,山寒鸟雀饥。
不知春信至,即在夜长时。
一榻蒙头坐,千峰夕照移。
重云低匝地,微月上高枝。
气暖龙蛇蛰,山寒鸟雀饥。
不知春信至,即在夜长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黄昏景象。诗人以“一榻蒙头坐”开篇,仿佛自得其乐地独坐于榻上,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与外界的喧嚣隔绝。随着“千峰夕照移”,夕阳的余晖渐渐洒满群山,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变化在这里交织,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的氛围。
接下来的“重云低匝地,微月上高枝”两句,通过云层和月亮的位置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黄昏的静谧与神秘。低垂的云层仿佛将大地包围,而微弱的月光则从高处的树枝间透出,增添了几分幽暗与朦胧之美。
“气暖龙蛇蛰,山寒鸟雀饥”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冬日山中的生物状态。龙蛇因气候温暖而开始冬眠,鸟雀因寒冷而感到饥饿,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季节更替。
最后,“不知春信至,即在夜长时”两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漫长的冬夜之后,春天的信息或许就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猗猗竹绕邓家湾,亭亭屋背摩围山。
当轩水花日喷薄,覆户云叶时斓斑。
中有高士金闺客,元从洞府生人间。
捧觞天爵役人爵,戏彩前班罗后班。
不妨花县春风晚,且对萱堂白日閒。
剩将千卷课儿习,博取一笑开慈颜。
和气向晚薄葱茜,书声半夜随潺湲。
只恐天上妒人暇,催公拔宅离尘寰。
玉堂将母奉珍鼎,锵听群仙鸣佩环。
丹砂九转戒独善,刀圭分遣扶艰关。
功成麟阁归来早,笋舆随步羞桃荐菊纫兰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