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众山合,虎丘杳冥濛。
触云陟危磴,路尽泉不穷。
玉龙迸阴液,金虎回溪风。
排雾上杰阁,探奇俯幽宫。
鱼肠所埋径,藓壁皆青红。
僧房隔涧户,卉竹如帘栊。
欲寻僧生语,一问日可公。
中空庭横乱,石荒草徒戎。
揽景有馀慨,栖遁无与同。
清游信孤赏,含意谁为通。
一雨众山合,虎丘杳冥濛。
触云陟危磴,路尽泉不穷。
玉龙迸阴液,金虎回溪风。
排雾上杰阁,探奇俯幽宫。
鱼肠所埋径,藓壁皆青红。
僧房隔涧户,卉竹如帘栊。
欲寻僧生语,一问日可公。
中空庭横乱,石荒草徒戎。
揽景有馀慨,栖遁无与同。
清游信孤赏,含意谁为通。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登虎丘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之深。诗人在雨中攀登虎丘,沿途触云而行,经过危磴,最终到达一个充满奇观的地方。他描述了玉龙般的泉水从阴暗处涌出,金虎般的溪流在雾中回旋,排开雾气登上高阁,俯瞰幽深的宫殿。诗人还提到了鱼肠小径,两侧是青红相间的苔藓墙壁,僧人居住的寺庙与周围的花卉竹林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通过“僧房隔涧户,卉竹如帘栊”这一句,将僧人的居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想要寻找僧人的话语,询问关于日可公的事情,这体现了他对僧人智慧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感慨于眼前的景色,感叹自己无法找到与之共鸣的人,表达了对孤独与自我反思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汉帝惜倾城,双蛾当三千。
偶然转盼失颜色,㸌如流波坠九天。
阿监摇唇婕妤笑,看取它人领光耀。
宝镜羞窥永巷身,银灯望断长门诏。
我从选部识张卿,天下红颜俱却行。
片言进退群公坐,一字低昂千古名。
不合文章犯牛斗,也学吾曹厄阳九。
扣角敢唱龙蛇歌,折腰自称牛马走。
当时广平百不忧,谓言茂陵将见求。
金鱼岂羡鵩鸟地,黄鹤独唤苍梧愁。
三楚褰帷声赫奕,百城墨吏秋霜慑。
故旧俱传勃海书,何人为发中山箧。
即今龙卧汝颍间,杜门日玩浮云閒。
但令班女重升辇,争道君王不赐环。
君马黄,臣马白。衔金羁,度紫陌。秣流沙,径昆崙。
宴王母,瑶池滨。饵灵馔,天乐一何殷殷。
辞归东土,和洽诸夏。期以三载,复来晤女。
君饵灵馔,貌青于童。臣贱眉宇,飒如秋霜。
安能御君,驱驰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