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冥心处,岩栖知几层。
磬随夕籁断,香带秋岚凝。
寂寂松窗下,孤灯照一僧。
闻说冥心处,岩栖知几层。
磬随夕籁断,香带秋岚凝。
寂寂松窗下,孤灯照一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中僧舍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修行之所的幽静与庄严。
首句“闻说冥心处”,点明了地点——一个让人心灵得以沉静的地方。接着,“岩栖知几层”以问句形式,暗示了此处环境的险峻与隐秘,岩洞深处,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修行的高深境界。
“磬随夕籁断”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随着风声渐息,寺庙中的木鱼声也逐渐停止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夕籁”指的是傍晚的风声,与“磬”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和环境的静谧。
“香带秋岚凝”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美。秋天的山岚中,香烟缭绕,仿佛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增添了禅意,也体现了僧人修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最后,“寂寂松窗下,孤灯照一僧”两句,将画面聚焦于松树下的窗户和孤独的灯光上。这不仅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环境,更通过“寂寂”和“孤灯”强调了僧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定,以及对修行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静谧之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僧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敬仰。
玉殿朝初退,金门马不嘶。
院深归有处,柳暗迹都迷。
紫陌春无际,青丝舞正齐。
风烟忘近远,楼阁问高低。
残雪莺声外,斜阳凤掖西。
少陵花底路,物物献诗题。
艮斋引袖出明光,归卧西江一草堂。
种满山中浑是桂,怪来月窟更无香。
九秋金粟供朝饭,三径黄花并夕粮。
履上星辰冠上豸,一时脱却濯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