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宅前梅乱开,红红白白映苍苔。
江南倦客初相见,分得春光一半来。
徐孺宅前梅乱开,红红白白映苍苔。
江南倦客初相见,分得春光一半来。
这首元代诗人许恕的《乙巳元日折梅》以梅花为题,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梅花在徐孺宅前盛开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
首句“徐孺宅前梅乱开”,点明地点与时间,徐孺宅前的梅花在元日这天开始绽放,呈现出一片热闹而纷繁的景象。“乱开”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梅花不受约束、自由开放的状态,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接着,“红红白白映苍苔”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将梅花的鲜艳与周围环境的深沉形成鲜明对照,红白相间的花朵在青苔的衬托下更加醒目,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江南倦客初相见”则表达了诗人作为江南游子,在新年之际与梅花相遇时的感慨。这里的“倦客”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暗含了对江南风物的深情眷恋,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淡淡忧伤。与梅花的初次相遇,仿佛是旧识重逢,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最后一句“分得春光一半来”,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梅花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诗人借梅花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与期待,仿佛在说,梅花带来了春天的一半,另一半则留待未来的时光去感受和发现。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深刻感悟。
汴渠西受昆崙水,五月奔湍射黄矢。
高淮夜入忽倒流,埼岸相看欲生嘴。
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
自闻留连且一月,每得问讯犹千里。
老工取河天上落,伏砾邅沙卷无底。
土桥立马望城东,数日知有相逢喜。
墙隅返照媚槐谷,池面过雨苏篁苇。
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
岂无他忧能老我,付与天地从今始。
闭门为谢载酒人,外慕纷纷吾已矣。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
公卿去后门无车,惟有芳草年年佳。
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
惟有芳草随车轮。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锄。
草于主人实无负,主人于草宜何如。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