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勿去草》
《勿去草》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

公卿去后门无车,惟有芳草年年佳。

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

惟有芳草随车轮。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锄。

草于主人实无负,主人于草宜何如。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ǎo
sòng / wángānshí

cǎocǎoè

ruòshìbáo

jūnjiànchángānqīngjiāgōngqīngshèngshí

gōngqīnghòuménchēwéiyǒufāngcǎoniánniánjiā

yòujiànqiānwànjiāngbīnchùrénwéiyǒufāngcǎosuíchēlún

háijiùménqiáncǎoxiānchú

cǎozhǔrénshízhǔréncǎo

cǎocǎoè

ruòshìbáo

注释
勿去:不要除去。
草:草。
无恶:并无恶意。
长安:古代都城长安。
公卿:高级官员。
客如麻:宾客众多。
去后:失势后。
门无车:门前冷落。
惟有:只有。
芳草年年佳:青草依旧繁茂。
江湖滨:江河湖海边。
触目凄凄:触景生情,凄凉。
故人:老朋友。
随车轮:伴着车轮。
旧居:故居。
实无负:并无亏欠。
宜何如:应如何对待。
勿去:不要除去。
无恶:并无恶意。
翻译
不要除去草,草并无恶意,如同世俗中轻浮之人。
你没看见长安的达官贵人家,当他们权势鼎盛时,宾客如云。
一旦他们失势,门前冷落,只有青草依旧繁茂。
再看那千里之外的江湖边,触目所及皆是凄凉,没有老友相伴。
唯有青草伴着车轮,当你回归故居,门前的草早已被清除。
对于主人,草并没有亏欠,那么主人对草又该怎样看待呢。
不要除去草,草并无恶意,如同世俗中轻浮之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不朽的哀思和对世态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勿去草为喻,反映出人间的无常和物是人非的悲凉。王安石通过对比长安公卿家盛衰的描述,以及千里万里的江湖滨触发的凄凉情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往昔友人的思念之情。

勿去草一词,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承载着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反复强调“勿去草,草无恶”,通过对比世俗浮薄的人心和不带恶意的草,抒发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自然界持久而不变特性的赞美。

此外,主人与草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隐喻。主人锄去门前的草,而草于主人“实无负”,这象征着世间的功名利禄与个人的努力付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人性的感悟,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典诗作。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题徐良玉梅花·其一

两度安南奉使来,玉葩曾看岭头梅。

由来使者清于玉,不带飞尘半点回。

(0)

题江乡归趣图·其十

半生近侍共清班,行见天恩并赐閒。

重过南楼跨黄鹤,寻君须到绣林山。

(0)

题邢参议竹

六年嵩洛佐藩翰,劲节清风九夏寒。

阅历冰霜长不改,青霄终到五云端。

(0)

题弼侄竹·其二

单父堂前玉两竿,政閒每日报平安。

可人千尺冰霜操,要看亭亭到岁寒。

(0)

送杨允宽贤良省觐后南还·其九

良玉由来不自沽,但脩天爵待时须。

君家忠厚多馀庆,请视流传万木图。

(0)

题李生梅花

剑沙此去坐横经,雪色梅花绕槛清。

讲罢更应明正学,宗家时访李延平。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