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为庵静以便,底从名象较言诠。
纳来芥子应无数,何啻三千与大千。
十笏为庵静以便,底从名象较言诠。
纳来芥子应无数,何啻三千与大千。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题为《小许庵口号》。诗中以“十笏为庵静以便”开篇,描绘了一座小巧而宁静的庵堂,暗示了远离尘嚣、心灵归隐的意境。接下来,“底从名象较言诠”一句,表达了对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之间关系的思考,意在强调直观感受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差异。
“纳来芥子应无数”,运用佛教中的“芥子纳须弥”的典故,象征着小庵虽小,却能包容无量的智慧和宇宙的奥秘。最后,“何啻三千与大千”,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明庵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宇宙真理之广博,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甚至超越了三千大千世界的范畴。
整首诗通过对比小庵与宇宙的宏大,以及直观感受与语言描述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有限与无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以小见大”、“物我合一”的思想精髓。
秋清亦足发,弄水俯晴川。
顾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
人才三国后,边信十年前。
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
公来使湘州,气象日淳美。
不为察察明,自谓平平耳。
未须走原隰,但使心如水。
傥无耳目蔽,庭户即千里。
顷闻上封章,便欲返桑梓。
其如矍铄姿,难著湖山里。
春风一札下,趣往觐天咫。
新渌渺沧洲,扬舲一何驶。
士方处远外,忧国抱蕴底。
宁应立君前,辅车有或柅。
煌煌四门开,侧席问民疻。
百虑愿毕陈,高风泚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