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清苦振佳声,众鸟那知一鹗情。
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名将日月同时朽,身是山河应数生。
从此云泥更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
修持清苦振佳声,众鸟那知一鹗情。
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名将日月同时朽,身是山河应数生。
从此云泥更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寄于少监》。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篇。
"修持清苦振佳声" 表示诗人在修行或学习上保持清贫和坚持,不为世俗所动,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众鸟那知一鹗情" 则是说其他的人或事物无法理解诗人的这种情感和追求,只有像鹗一样的孤独者才能感同身受。
"蹑履三千皆后学" 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前人成就的敬仰,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谦逊,认为自己比不上古人,只能作为后来者的追随。"抟风九万即前程" 则是说诗人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名将日月同时朽,身是山河应数生"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便是声名显赫的武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而诗人自己的身体与自然界相连,是山河之中的一部分,应当追求永恒的生命力。
"从此云泥更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 这句话里,“云泥”象征着高洁和污浊的差异,“渔翁”则是隐士的代名。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俗官员(公卿)之间隔阂愈发加深,两者间难以相见。
整首诗充满了对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执着,以及对于外界认知和理解自我的渴望。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坚持己见的情怀。
我喉已吞霜,我口复吞月。
吞霜吞月太粗豪,五脏心胸总清彻。
东家亦有人中清,一从年少名豪英。
文章馀事能用兵,蛇矛丈八折羽旌。
排成大阵将横行,太华屹立洪河倾。
螭腾豹躣哮虎鸣,斗胆可落突眼睛。
冲车突骑出不意,锋不可当声动地。
前军已胜后兵继,唱罢凯歌毡帐睡。
将军但筑受降城,老大不烦修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