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流沙墨翟徒,东周虚器寄蘧庐。
齐梁本不求王佐,邹鲁聊归辟野狐。
百楚榱题惊鸟革,累朝霜露老龟趺。
景春自是真儿女,错认人间大丈夫。
西域流沙墨翟徒,东周虚器寄蘧庐。
齐梁本不求王佐,邹鲁聊归辟野狐。
百楚榱题惊鸟革,累朝霜露老龟趺。
景春自是真儿女,错认人间大丈夫。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谒孟庙》。全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联“西域流沙墨翟徒,东周虚器寄蘧庐”以墨翟和蘧庐为喻,暗指孟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墨翟代表了与世隔绝、坚守理想的精神,而蘧庐则象征着空有其表、缺乏实质的虚名。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孟子虽身处乱世,却能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颔联“齐梁本不求王佐,邹鲁聊归辟野狐”进一步阐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齐梁代表了追求权势和功利的社会风气,而邹鲁则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孟子并不寻求成为权臣辅佐君主,而是选择回到乡间,与野狐为伴,意在强调他更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精神的追求,而非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颈联“百楚榱题惊鸟革,累朝霜露老龟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孟子思想的影响和时间的流逝。百楚榱题象征着孟子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如同惊动了鸟儿换羽一般;累朝霜露则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如同老龟的石雕在风雨中逐渐磨损。这两句既赞美了孟子思想的永恒价值,也感叹了历史的变迁。
尾联“景春自是真儿女,错认人间大丈夫”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反思。景春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误以为自己是大丈夫的人,实际上他们只是孟子眼中的“真儿女”,即真正理解并实践孟子思想的人。这一句表达了对真正继承和发扬孟子精神者的肯定,同时也对那些表面高调、实则肤浅的所谓“大丈夫”进行了讽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