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蹇受之·其二笛》
《和蹇受之·其二笛》全文
宋 / 徐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清而劲者笛为奇,哀绝孤高更不卑。

日暮谁人凭楼处,月明离妇捣衣时。

何烦作赋摅师愤,最好倾心破主疑。

一弄便能歌怨曲,唐衢义哭合相随。

(0)
鉴赏

这首宋朝徐积所作的《和蹇受之(其二)笛》诗,以笛声为载体,描绘了笛音的特质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笛声艺术的独特见解。

首句“清而劲者笛为奇”,点明笛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清越与刚劲并存,赋予了笛声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接下来,“哀绝孤高更不卑”进一步描绘了笛声的哀婉与高洁,既不低沉也不媚俗,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表达。

“日暮谁人凭楼处,月明离妇捣衣时”,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笛声与特定的情感联系起来。日暮时分,有人倚楼听笛;月明之夜,离妇在捣衣,笛声在此刻显得格外动人,仿佛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

“何烦作赋摅师愤,最好倾心破主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笛声艺术的高度评价。他认为,笛声无需借助文字来抒发愤怒或澄清误会,它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能够触及人心,化解矛盾。

最后,“一弄便能歌怨曲,唐衢义哭合相随”,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笛声的感染力。一曲笛声便能唱出悲怨之曲,如同古人唐衢的义哭,表达了对正义的坚守和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笛声特质的描绘以及情感表达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笛声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情感真挚表达的追求。

作者介绍
徐积

徐积
朝代:宋   字:仲车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生辰:1028—1103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你喜欢

题赵魏兰石歌

吴兴妙年冰雪姿,鸥波水暖清涟漪。

醉挥兔颖尽书法,密竹幽兰苍玉枝。

湘滨楚畹烟雾湿,我欲佩之将何适。

千载孤芳烈士风,一调朱丝对寒碧。

(0)

登望湖亭

秋风登此望湖亭,烟水微茫接窅冥。

地坼荆扬天下壮,龙更秦汉至今灵。

神仓气吐漫山赤,庐阜光飞隔岸青。

回首老苏仙去远,独留诗句挟风霆。

(0)

赠杨允铭小篆歌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0)

感怀·其二

男儿盖棺事则已,壮士拔剑歌莫哀。

功名富贵我何有,松菊田园归去来。

(0)

题孙子起规川八景·其二题陈贯道天梯胜槩图诗卷

锦城山水足游遨,万里轻舟溯峡劳。

云净峨眉看古雪,风微滟滪听惊涛。

相如文采琴台暮,诸葛功名剑阁高。

不用登临倍惆怅,颂成蚤拟继王褒。

(0)

题望海亭亭在乌石山之阳平章燕公所建

瀚海苍茫际远空,危亭极目兴无穷。

潮平五虎风涛壮,波撼三山地势雄。

华构入云嘘蜃气,金樽邀月咽龙宫。

登临又喜楼船近,心逐川流日夜东。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