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送路六侍御入朝》。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情与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重逢之地的无限憧憬。
“童稚情亲四十年”两字,表达了诗人与被送别者之间长达四十年的深厚情谊。这里的“童稚”指的是儿时的纯真,而“四十年”则是时间的沉淀,意味着他们的友谊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中间消息两茫然”一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信息不通的情况。这里的“茫然”有迷茫和渺远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彼此情况所知甚少的无奈感受。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重逢可能性的期待与不确定性。他们不知道将来能否再次相遇,但这种可能性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憧憬。
接下来的“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一句,则通过对比春天中桃花和柳絮的颜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这里的“不分”意味着没有区别,即便是美丽如桃花的景象,也敌不过友情的重要。
最后,“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剑南(即成都一带)的春天中,因为思念朋友而感受到的愁绪。这里的“剑南春色”是对美好景色的描绘,而“触忤愁人到酒边”则表达了诗人如何因为思念而在饮酒时感到更加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深厚、未来重逢的憧憬以及对现实无奈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度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