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春何晚,三旬暖不回。
眼青暝县柳,粉白闷宫梅。
丽水年时泛,桃花雪里开。
轩辕丘一梦,怀往意悠哉。
千里春何晚,三旬暖不回。
眼青暝县柳,粉白闷宫梅。
丽水年时泛,桃花雪里开。
轩辕丘一梦,怀往意悠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正月尽时对梅花的思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来得迟缓,三旬的温暖未能持续,使得眼前的世界显得有些沉寂。柳叶因春色未至而显得眼青色黯淡,梅花也因迟迟未见春暖而显得粉白无华,似乎都在表达着对春天的期待与等待。
“丽水年时泛,桃花雪里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往年春天泛舟于碧波荡漾的丽水,桃花在雪花飞舞中绽放的情景与眼前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当前环境的冷清与寂寞。这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轩辕丘一梦,怀往意悠哉”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轩辕丘,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方或象征性的地点,代表了诗人曾经经历的美好回忆。通过这一梦境的描述,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深远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审美体验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独特洞察。
今也何时,一之日、土膏坟涨。
还自喜、禾登麦茁,田园无恙。
社肉分从里宰后,蛮歌剧踞村儿上。
论功名、甘付与他人,从天饷。鼓一叶,溪边漾。
制一曲,人前唱。任蚁争穴徙,蜂争花酿。
稚子自驱南亩犊,老人且策东篱杖。
倩谁留、林下一人看,闲闲状。
清霜初落。把江枫催变,红生寥廓。
从石径、远上寒山,似映日夭桃,翻阶芍药。
青女何心,万千树、一时染却。
倘隋宫有此,也好省伊,剪彩生活。停车坐看绰约。
便三月韶景,不差毫末。
尽日渔火相亲,煞无赖随风,吹帘透幕。
飞入深宫,将两地、相思投合。
但愁他、无情流水,东西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