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涟漪,风吹苹藻。
随流去、赪尾游遨,冲岸过、紫鳞照耀。
问波臣、来往江,湖其乐多少。
偏有庄生怪诞,驱车中道。
汲升斗、不料艰难,对涸辙、真堪绝倒。
愿仙翁,吹气槃中,便成灵沼。
日照涟漪,风吹苹藻。
随流去、赪尾游遨,冲岸过、紫鳞照耀。
问波臣、来往江,湖其乐多少。
偏有庄生怪诞,驱车中道。
汲升斗、不料艰难,对涸辙、真堪绝倒。
愿仙翁,吹气槃中,便成灵沼。
此诗《两同心》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首句“日照涟漪,风吹苹藻”以日光与微波、风动与水草的相互作用,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阳光洒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轻风拂过,水中的浮萍随之摇曳,展现出大自然的温柔与细腻。
接下来,“随流去、赪尾游遨,冲岸过、紫鳞照耀”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赪尾与紫鳞,不仅色彩鲜明,更赋予了鱼儿活泼的生命力,仿佛它们在水中尽情嬉戏,享受着自由与快乐。
“问波臣、来往江,湖其乐多少。”这一句则转向对水族生活的思考,以“波臣”(水中的生物)的视角,探讨它们在江河湖海中的生活乐趣。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生命本质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
“偏有庄生怪诞,驱车中道。汲升斗、不料艰难,对涸辙、真堪绝倒。”这里引用了庄子的故事,通过对比庄子驾车中道与现实中汲水的艰难,表达了对人生困境与自然规律的感慨。涸辙之鲋,比喻身处困境的人或物,强调了面对逆境时的无奈与挑战。
最后,“愿仙翁,吹气槃中,便成灵沼。”诗人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希望仙翁能以一缕仙气,化腐朽为神奇,使平凡的池塘变成充满灵气的仙境。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的表达。
整体而言,《两同心》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超越现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