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已往知无奈,犹被后人兴蠹颣。
前亦人焉后亦人,患自口强心不逮。
扬雄比孟必有辨,马卿慕蔺良足怪。
未充志气徒好名,醇醪岂不因糟胾。
古人已往知无奈,犹被后人兴蠹颣。
前亦人焉后亦人,患自口强心不逮。
扬雄比孟必有辨,马卿慕蔺良足怪。
未充志气徒好名,醇醪岂不因糟胾。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名为《古人》,通过探讨古人与后人的关系,以及对名利的追求,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中首先提到“古人已往知无奈”,感叹古人虽已逝去,但他们的遭遇和困境依然令人感慨。接着,“犹被后人兴蠹颣”指出后人虽然在表面上纪念古人,但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或吸取古人的教训,反而可能因为误解而引发新的问题。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知识传承与理解之间的断裂。
“前亦人焉后亦人,患自口强心不逮”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指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可能面对相似的挑战和困境,但人们往往在口头上的坚持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距,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接下来,“扬雄比孟必有辨,马卿慕蔺良足怪”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例子,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扬雄与孟子、马卿与蔺相如的对比,暗示了在追求理想与名望时,应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不应盲目模仿或崇拜。
最后,“未充志气徒好名,醇醪岂不因糟胾”总结道,那些仅仅追求名声和地位的人,最终可能会像酒糟一样,无法真正滋养心灵。这里以酒为例,形象地说明了外在的荣誉与内在的满足之间的区别,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就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充实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与今人、名与实、理想与现实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吕南公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