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也何时,一之日、土膏坟涨。
还自喜、禾登麦茁,田园无恙。
社肉分从里宰后,蛮歌剧踞村儿上。
论功名、甘付与他人,从天饷。鼓一叶,溪边漾。
制一曲,人前唱。任蚁争穴徙,蜂争花酿。
稚子自驱南亩犊,老人且策东篱杖。
倩谁留、林下一人看,闲闲状。
今也何时,一之日、土膏坟涨。
还自喜、禾登麦茁,田园无恙。
社肉分从里宰后,蛮歌剧踞村儿上。
论功名、甘付与他人,从天饷。鼓一叶,溪边漾。
制一曲,人前唱。任蚁争穴徙,蜂争花酿。
稚子自驱南亩犊,老人且策东篱杖。
倩谁留、林下一人看,闲闲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感慨。开篇“今也何时,一之日、土膏坟涨”以时间点“一之日”引入,暗示春耕时节的到来,大地回暖,生机勃勃。“还自喜、禾登麦茁,田园无恙”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景象的喜悦与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接着,“社肉分从里宰后,蛮歌剧踞村儿上”描绘了乡村节日的热闹场景,人们欢聚一堂,共享丰收的喜悦,体现了淳朴的乡村生活气息。“论功名、甘付与他人,从天饷”则流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更愿意享受自然馈赠的宁静与满足。
“鼓一叶,溪边漾。制一曲,人前唱”展现了诗人与村民共同参与的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划船于溪流之上,还是在众人面前歌唱,都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任蚁争穴徙,蜂争花酿”通过蚂蚁和蜜蜂的行为,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各得其所。
“稚子自驱南亩犊,老人且策东篱杖”描绘了儿童与老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既有童年的天真烂漫,也有老年的安详从容。“倩谁留、林下一人看,闲闲状”则是诗人希望有人能静观这一切,体会这份闲适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充满了浓郁的田园诗意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