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其三》
《九日·其三》全文
宋 / 宋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秋色萧萧野水边,茱萸时节菊花天。

明时未达青云晚,惆怅登高又一年。

(0)
翻译
秋天的景色在寂静的野外河边展现,正值茱萸和菊花盛开的季节。
身处清明盛世却还未飞黄腾达,满怀惆怅又一次登高望远。
注释
秋色:秋天的景色。
萧萧:形容秋意凄凉。
野水边:野外的河边。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时节:季节。
菊花:秋季开花的植物,象征高洁。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未达:尚未达到高位。
青云:比喻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晚:晚景,晚年。
惆怅:忧郁,伤感。
登高:在重阳节等节日登高赏景。
又一年:新的一年的开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景象,"秋色萧萧野水边"一句设定了一个典型的秋季风光,其中“萧萧”二字生动地刻画出秋日里树木凋敝、叶子纷飞的情形。紧接着,“茱萸时节菊花天”则引入了特定的植物——菊花,既点明了季节,也增添了一种淡远高洁的意境。

接下来的“明时未达青云晚”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这里的“明时”指的是清晨,而“青云晚”则是说太阳还没有爬到天空中央,这里可能暗含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才华早日得到认可,但却一直未能如愿。

最后,“惆怅登高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和无限留恋。每当节气更替,特别是到了秋天,总会有更多的回忆和思考涌上心头。在这一年再次登临高处所见到的景色中,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惆怅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深沉感慨,以及面对又一个秋天所产生的复杂情绪。

作者介绍

宋白
朝代:宋

(936—1012)大名人,字太素。太祖建隆二年进士。乾德初,试拔萃高等。为著作佐郎。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学问宏博,属文敏赡。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卒谥文安。有集。
猜你喜欢

咏竹

山阴谁种碧琳琅,日日春风绕画堂。

海上月明吹玉笛,令人错认是潇湘。

(0)

陇上春风生,江梅几枝发。

仙人坐吹箫,飞堕一楼月。

(0)

寄邢子愿三十韵

自作西京客,深嗟阻旧游。

凉风生远道,景色入清秋。

董泽蒲先脆,樊川菊正稠。

潦收鸧警露,霜落雁环洲。

积气坰边合,寒烟木末流。

夷犹频出郭,萧瑟一登楼。

转切怀人思,宁销去国忧。

眼穿临渭汭,神越绕齐州。

忆过坊城畔,寻君泲水头。

授餐存缱绻,下榻愧淹留。

蓬径要真隐,瓜畦学故侯。

避喧敧皂帽,抗世拥羊裘。

侧目群公忌,修容众女雠。

扶摇矜鴳雀,驰骋弃骅骝。

贝锦徒虚织,华簪信久抽。

雄心输寸翰,矫志傲崇丘。

苑囿晴偏媚,文章老更优。

□成荆国宝,兴狎㟙湖鸥。

漫拟归同趣,翻怜抱别愁。

栖栖应去鲁,碌碌似依刘。

旅服凋黂缊,行装断蒯缑。

关门繻用弃,幸舍辖随投。

促席倾宵雨,联床听晓筹。

素交欣再接,新好竞相求。

阮氏才皆俊,岑家燕屡修。

未辞渼陂夐,直爱竹林幽。

卒岁惭多累,馀生实寡谋。

襟期良有待,会面渺无由。

契托他山石,情悬剡曲舟。

尺书题字灭,欲致定沉浮。

(0)

玉女潭

仙台千尺玉为容,寒照琼楼十二重。

石镜月华流桂树,锦屏秋色散芙蓉。

碧霄缥缈春云度,绛雪葳蕤白日逢。

更喜洗头盆尚在,便应晞发卧高峰。

(0)

十方禅院

何处堪消夏,非山即水乡。

树深浑欲暝,花近反无香。

欲晚波难绿,迎秋木渐苍。

市哗原未远,烟景乃微茫。

(0)

横塘夜泊

山月正江中,飞觥兴转浓。

露寒渔浦笛,风静客船钟。

曲树青依岸,晴云白护峰。

晓来须共尔,徙倚洞天松。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